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9月03日 星期一

在雄安 问道清洁取暖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9月03日   第 04 版)

  编者按

  在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

  各地积极响应号召,多措并举推动清洁取暖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值得充分肯定。但期间也暴露出了类似去年冬季影响面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气荒”等问题,值得高度关注。本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索开创清洁供暖新局面的意图,8月25日—26日,本报在河北雄安新区主办了以“共推清洁取暖 共建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18国际清洁取暖峰会暨工程应用展”。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上百家企业的逾500名代表,以及数十位业界权威专家齐聚雄安,围绕如何在现有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按时保质推进清洁取暖工作展开深入研讨。本期报纸摘录峰会部分精彩内容在4—7版刊发,以飨读者。

        

  国家能源局总经济师郭智:

  “以气定改”,确保“煤改气”不出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能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现在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在新时代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需要实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而能源清洁化生产和消费是重要方面。去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提出了重点的任务,有关部门在城镇清洁取暖、中央财政支持、价格支持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实施清洁取暖的工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有关企业积极参与,媒体全面客观引导,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良性的工作态势。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扎实有效地推动相关工作:

  一是做好统筹规划协调,牵头编制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组织建立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部级联席会议机制,协调各部门分工,形成了工作合力。二是抓好督促推动,突出省为实体,调动其内在动力,督促各省编制清洁取暖实施方案,制定年度清洁取暖工作清单,强有力地组织实施,稳妥有序地推进工作。三是加大政策引领和市场引导,持续推进了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清洁煤电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明确电取暖的技术路线和配套电网建设改造的规模,有序推进“煤改电”,推动风电与取暖用户直接交易,低谷电量交易,既改善了“煤改电”的经济性,又促进了新能源的消纳。加快建设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天然气供应能力,保障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用气。积极推进生物质、地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加快释放煤炭优质产能,保障清洁煤供应。

  从实践来看,全面推进清洁取暖以来,各地全力推动积极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汇总数据,2017年北方地区共新增清洁取暖面积20亿平方米,约完成了五年规划目标17%,实现良好开局。

  清洁取暖的手段和方式方面,各地有不少的探索,值得我们深入去研究。东北利用低谷的电力蓄热供暖,有效减少了弃风,效果很明显。山西晋中市实行“太阳能+生物质”“太阳能+供热源热泵”的方式,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太阳能是普惠能源,能够充分利用好太阳能,对有效降低取暖成本非常有帮助。

  在“煤改气”方面,气源是决定性因素。今年,我们明确“以气定改”,确保不出问题。各地与上游的供气企业签订了冬季供气的保障合同,避免出现去年出现的一些问题。

  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强各部委之间协作,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推进清洁取暖规划的落实。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北方地区资源禀赋、供暖时间长等特点,从实际出发,采用宜电则电、宜煤则煤的供暖方式,循序渐进地推动工作。坚持突出重点,率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取得明显成效,并在推进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好雄安新区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督促地方政府做好新旧供暖方式的衔接,督促企业做好电力供应保障和气源保障,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张子瑞/整理)

  原环保部总工程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杨朝飞:

  清洁取暖不是权宜之计

  近年来,全国生态环境形势一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绿色发展的理念显著增强,生态文明体制加快形成,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另一个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期待差距较大,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是当前的核心任务。

  全国环境质量向好,但形势依旧严峻。2017年,空气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区域持续改善;个别地区污染仍然较重,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东五省市优良天数比例还不到60%;臭氧超标问题日益突显,全国臭氧浓度同比上升8%,京津冀及通道城市、汾渭平原升幅较大。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生态环保任务的重中之重,为此,相关部门做出系列部署。今年6月份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达标地级以上城市下降18%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下降25%以上。同时特别强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以北京为重中之重,雄安新区环境空气质量要达到北京市南部地区的同等水平。

  同时,中央颁发系列文件强调,地方党委、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第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第二,改革实施自然资源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第一次把环境质量作为对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内容;第三,改革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第四,改革建立环保督察制度。明年开展的第二轮环保督察,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也纳入督察范围。

  近年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取得成效;加强环境法制,严惩重罚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开展“2+26”蓝天保卫战;开展七大专项行动……

  生态环保不是权宜之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改善环境是增强人民福祉的重要内容,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生态环境司法与行政执法将越来越严格,清洁能源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治本之策,清洁取暖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生态环保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武晓娟/整理)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

  京津冀清洁取暖面临战术薄弱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京津冀清洁供热严格遵循优先发展热电联产余热供暖、积极发展区域清洁能源供暖、适度发展分散清洁供暖的三个定位。

  尽管战略清晰,但在落实过程中,战术薄弱问题就很突出。例如,针对“因地制宜、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推行到各县各镇时,相关领导干部拿不出具体或特别优化的战术。

  其次,资源不平衡、统筹无力度。有位河北的供热工作者向我倒过苦水:“我们非常羡慕北京,我们的条件没法跟北京比。煤改气后,倾全国之力先保北京,但河北禁止燃煤后有多少燃气资源?去年出现气荒,老百姓采暖受到影响,但问题需要我们关起门来自己解决。”

  资源不平衡更需要我们把统筹工作做好。以热电联产余热为例,这是最好的清洁供热,但我们还远未做到深度挖掘京津冀地区热电联产的余热以及其它工业余热,这些余热的挖掘必须要统筹,靠一个市、一个县、一个镇的能力去挖掘它周边热电联产的余热和工业余热,是无法协调的。统筹无力度主要是顶层和中层的责任。

  再者,底数摸不清,管控无抓手。由于基层基础环节太薄弱,很少有基层的供热企业能拿出像样的“家底”——有多少供热面积?有多少锅炉?锅炉煤耗是多少?供热量每年多少?底数不清晰,上层管控就无从下手。

  此外,基层供热企业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管理模式粗放老旧;设备设施没有升级改造,对人工过度依赖;面对供热发展多维化的海量数据,以及用户对工人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和来自安全、环保的多重压力,没有大数据信息化的手段,对基层的供热企业而言是举步维艰,可谓“不通则痛”。

  大数据互联网已逐渐深入融合到每个单元,行业监管不能再仅靠人,企业智慧供热运行运用大数据也迫在眉睫。大数据智慧化清洁供热是优化城市管理、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拿出一种新的供热模式,才能适应京津冀清洁发展的思路。如果清洁供热仅谈热源,而没有大数据、信息化、互联网来支撑是行不通的。

  (武晓娟/整理)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副巡视员吴险峰:

  避免技术路线选择不当导致二次改造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集中体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是一项一石多鸟的决策。推进过程,重在抓好落实。清洁取暖要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合理确定改造技术路线,尤其是对于农村散煤要把好技术关,选择可复制、可推广的清洁取暖技术路线。避免路线选择不当,进行二次改造,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不良社会影响。清洁取暖决不是简单去煤化,不是不要煤炭,而是鼓励煤炭集中高效清洁利用。同时,要有效有序整体推进,严防散煤复烧。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需要统筹谋划,切实抓好散煤治理重点任务。在坚定不移推进清洁取暖的过程中,有几个原则要把握。一是要分清轻重缓急,突出工作重点。全国齐头并进是做不到的,在其他地区节奏可以放缓一点,但是“2+26”城市及汾渭平原一定要打歼灭战。二是优化天然气使用方向,坚持环境效益最大化,新增天然气量要优先用于农村居民和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生活和冬季取暖的散煤替代,实现增气减煤。在采暖季将紧缺的天然气资源更多供给民生和居民取暖。三是要做好气源、电源的保障,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做好资源统筹衔接,加快推进需求侧管理,细化“压非保民”分级应急预案,避免出现气荒。

  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要抓好工作部署,切实保障清洁取暖和温暖过冬“两个民生”,在气源、电源不具备供暖条件的情况下,原有采暖设施不拆除。在工作推进中合理安排工期,把困难想足,把计划做好,预留足够时间进行改造,确保今年空气质量的稳步改善,及时履行相应承诺,减轻群众负担,减少群众后顾之忧。

  (张子瑞/整理)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能源报》社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

  媒体要发挥舆论引领作用,为清洁取暖鼓与呼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大部分处于北温带,是世界上供暖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供暖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3%。尤其是北方地区冬季取暖多以燃煤为主,有数据显示,北方地区每个采暖季消耗的煤炭超过1.5亿吨,大大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的水平。与此同时,散煤燃烧带来的污染排放物增加,成为北方地区冬季雾霾的主要来源之一,给民众的健康带来了重大的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清洁取暖提上了议程,其关注度、重要性与日俱增。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已迫在眉睫。清洁取暖已成为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的环境工程。

  在多重利好下,清洁取暖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天然气、电、地热、生物质、太阳能、工业余热、清洁燃煤等清洁取暖方式层出不穷,“2+26”城市作为清洁供暖试点,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探索道路、积累经验、示范引导。从而更好应对其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最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清洁取暖工程。

  作为媒体人,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奔走在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近距离观察感悟,通过我们的笔和镜头,传播这一重要课题。清洁取暖是一个重大的议题,除了需要政策层面的持续关注外,还需要媒体记者不断走进新闻现场,走进寻常百姓家,见证清洁取暖改造的点滴成果。

  作为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的专业能源媒体平台,《中国能源报》要发挥舆论引领的作用,顺应清洁取暖的大势,为清洁取暖鼓与呼,要肩负起行业发展的使命,积极推动清洁取暖向前发展,为蓝天白云做出应有贡献。 

  (张子瑞/整理)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

  热电联产正由“以热定电” 转向“以电定热”

  2017年,十部委推出了清洁取暖规划,其中较为核心的是“2+26”城市。这些地区有三个特点:污染尤为严重,排放要求尤其严格,对于清洁供暖的实施尤为迫切。

  因此十部委才提出了针对“2+26”城市、共50亿平米建筑面积的清洁供暖规划,其中城市37.5亿平米,“煤改气”规划为60%,“煤改电”规划为15%,清洁燃煤20%。这就需要天然气供热30.4亿平米,电采暖7.6亿平米,燃煤供热10亿平米,剩下2亿平米由地热、工业余热、生物质能和太阳能提供。

  目前的“煤改气”“煤改电”等方案在执行层面都有一定局限性,还有没有更加清洁、经济、高效的取暖方式?我认为,余热利用是一个主流的供热方式,可以将现在浪费着的资源利用起来。工业余热的温度大部分在30-40摄氏度,温度低、不能直接供热,但如果用作热泵的低温热源,它的温度远远高于空气源、水源等,会让热泵更加高效,节能减排及经济性显著。

  首先,在运用合理的情况下,耗电只是常规热泵的三分之一;其次,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与燃煤相当,运行成本仅为10-15元/GJ,考虑投资后的综合成本在30-50元/GJ之间;最后,余热回收全部采用电驱动,即电+余热,可以说排放为零。

  有人问,规划里提到的热电联产和以锅炉为主要形式的烧煤,与利用余热有没有矛盾?我认为两者不矛盾,其实利用余热多数是利用燃煤排放出来的余热,它本身也是热电联产,只是叫法不同。并且,目前热电联产的模式也正在变化,“以热定电”逐步改为了“以电定热”,或称“热电协同”。

  再看农村清洁取暖路线,由于燃气管道投资大、燃气成本高等现实,目前“煤改气”路线难以推广,而在“煤改电”方面,空气源热泵应用较多,特别是热风型,但是取暖成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农村地区是否也可以考虑余热供热?这涉及到集中供热的问题。

  在“2+26”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农村分布较为均匀,该地区电力和工业发达,工业余热量大,分布广。此外,目前长输供热技术使管网输送能力大幅度提升,余热利用成本降低,余热源和长输管网以及拥有集中供热的城市周边辐射半径在20公里以内,可以覆盖大多数农村。

  再来算一笔账,通过对比余热供热、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空气源热泵热风机、蓄热式电采暖、燃气采暖几种方式后发现,余热供热的总投资及边际运行成本都是最低的。

  基于此,我认为可以有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对于50亿平米供暖需求,有41.2亿平米(其中农村6亿平米)采用区域供暖,其中,电厂余热25亿平米,工业余热3亿平米,燃煤热电联产5亿平米,天然气调峰8.2亿平米(20%燃气调峰)。

  计算后得出,这一方案比原规划方案运行成本减少72%,比原方案减排78%,减少天然气用量320.5亿立方米。

  当然,要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进行全局规划,统筹考虑,打破行政划区,加快解决研究供热实际问题。

  (董梓童/整理)

在雄安 问道清洁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