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受历史和发展不平衡因素影响,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贫困人口仍有51.7万,占全省贫困总量的1/6。两年多来,临沂市委市政府将整体脱贫作为统领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工程”,全面打响老区脱贫攻坚战。国网山东临沂供电公司牢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积极发挥行业优势,大力实施“新彩虹·新服务·心价值”主题活动,统筹打好村居电网改造、扶贫干部驻点、阳光扶贫项目、上电“绿色通道”等组合拳,全力助老区人民脱贫攻坚。
农网改造先行 打通贫困村用电瓶颈
“眼下正是黄瓜盛产期,这大棚每隔3、5天就得浇一次水,不然可是长不好的!”日前,沂南县汶明村大棚种植户李德拧开电灌机开关,看着的井水哗哗流进田埂,轻快地哼起了小曲。
汶明村是省定贫困村,在扶贫攻坚中,汶明村通过土地流转,走出了蔬菜大棚种植的脱贫致富门路,村民将土地集中起来用于黄瓜、茄子等蔬菜大棚种植,为保证销售,村里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2017年,集中种植蔬菜大棚形成规模,但也遇到了困难。汶明村党支部书记李新强说:“主要是缺电,大棚距离线路太远,没有电,棚里浇灌是个大问题!” 临沂供电公司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将其纳入农网改造项目和机井通电项目,为汶明村新上80千伏安变压器一台,架设10千伏线路3千米,将大棚用电架到了门口。据了解,这是临沂供电公司推进农网改造升级的一个缩影。
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先行,临沂供电公司大力实施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对全市省定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对不满足供电要求的527个贫困村逐一制定建设改造方案,投入改造资金2.1亿元。2017年7月,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该公司将贫困村电网改造升级列为所有工作之首,先后投入12万人次,昼夜奋战一线,截至2017年12月底,527个贫困村全面完成改造,为广大贫困户打通了用电瓶颈,全市贫困村的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阳光扶贫助攻 打造“临沂结算模式”
7月5日,拿到第一笔光伏扶贫金的莒南县涝坡镇天湖前村贫困户刘大娘喜上眉梢:“村里安的这些光伏电池板真不孬,不烧油、不喝水,晒晒太阳就能赚钱,这才安好一个多月,就给俺发了100多块钱。”上网电费的及时结算得益于临沂供电公司坚持实施扶贫项目“应接尽接、应并尽并、应结尽结”。
据了解,临沂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分布在沂水、沂南、费县、平邑、蒙阴5个县,总规模为231.457兆瓦,其中有18个建设地址位于偏远山区,周围电网基础薄弱,线路老化严重,接网能力不足。为此,临沂供电公司启动“阳光扶贫接网行动”,积极协调争取建设资金3058万元,及时完成了18个配套电网建设项目备案手续,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9条,线路长度109.66公里,全部在2017年6月底前完成,有效保证了配套工程与光伏扶贫项目本体同步实施、同步投产。
同时,精简并网手续,加强光伏扶贫并网服务全流程管控,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扎实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并网时间平均缩短10天。截至目前,已完成临沂市第一、二批项目并网824个,装机容量24.2万千瓦;完成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并网910个,装机容量3.64万千瓦。此外,为确保贫困户收益及时发放,该公司还优化结算流程,减少审批层级,下移备案信息维护、信息确认等6个流程环节至基层单位,提升结算效率。此外,还开展分布式光伏并网结算等针对性培训,精心编制光伏业务培训教材,提高基层人员的服务能力,确保上网电费月结月付。
截至目前,临沂供电公司已累计消纳贫困地区新能源电量9328万千瓦时,足额结算上网电费及补贴7452万元,惠及贫困户61518户。“临沂光伏结算模式”受到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应用。
驻点帮扶加力 啃下脱贫 “硬骨头”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剩余的扶贫重点村是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临沂供电公司坚持“第一书记”统领,完善干部驻村帮扶,选拔37名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中层干部,分四批次到贫困村驻点帮扶,累计争取各项扶贫资金2788万元,实施扶贫项目54个,帮助375户758人脱贫。
为了让第一书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临沂供电公司坚持把第一书记帮扶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全力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该公司领导亲自修改、审定帮扶计划,专题听取帮扶汇报,并多次到第一书记驻村实地调研,与当地领导座谈商讨集体增收、村民脱贫和社区建设问题。落实资金投入,帮助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项目建设。同时,实施关爱暖心活动,对特殊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开展节日走访慰问,赢得百姓的普遍认可和社会的广泛赞誉。2018年,临沂供电公司被临沂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
下一步,该公司将立足自身行业优势,继续完善和落实电力保障性扶贫措施,践行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服务“精准扶贫”,坚决打赢沂蒙老区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