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在山西永和居住和战斗了13个日夜。在这里,毛主席指挥了在山西的对敌斗争,组织召开了军事会议,将“渡河东征、抗日反蒋”的方针,改变为“回师陕北、逼蒋抗日”的策略,并亲自指挥东征红军从于家咀渡口回师陕北。如今,昔日油灯如豆的革命老区,在历经“户户通电”、新一轮农网改造后,这片浸染着红军的睿智与坚韧的土地上,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古渡口焕发勃勃生机
位于永和县阁底乡于家咀的古渡口,是锁钥秦晋、屏障河东的关河天堑,也是沟通晋陕、互通商贸的古渡要津。千百年来,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靠天吃饭”的农耕方式成了老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羁绊,这个拥有135户居民、370余人的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
2017年,随着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有序推进,永和县实现了机井通电全覆盖,电动机井浇灌了庄稼人脚下的每一片耕地。在于家咀,一场助力老区发展的贫困突围就此展开。
69岁的于三成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已经24年,亲历了农田机井通电全过程。“以前浇地得几个好劳力把水泵抬到黄河边抽水,费时费力还不安全。”于三成回忆过去浇地的日子直摇头,“现在好啦,村村通上动力电,电闸一合水就来。”得益于电力保障的到位,村民于有喜的10余亩西瓜地能收入四、五万元。安全便捷的灌溉模式让他倍感省时省力:“种多少地我都不嫌累。”
黄河滩孕育致富梦
“真的晒晒太阳就能挣钱?”南庄乡郭家村村民白双红向前来勘测线路的永和县供电公司技术员说出了自己的愿望,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开心地笑了。白双红的愿望也是众多老区百姓的期盼。2017年,永和县供电公司积极落实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开展“国网阳光扶贫行动”,为郭家村新增了5台变压器,有力支持了该村的经济发展。白双红开心地算了一笔账:“新建的1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15万度,每年至少收益14.7万元。这一切,都离不开农网基础设施的完善。”
百姓笑容的背后是电力员工的付出。该公司运检部工程负责人毛小斌记忆犹新,冬天大山里气温跌至零下20多℃,就是在这样“透心凉”的气温中,施工人员要为郭家村架设线路,确保光伏电站如期并网。“挖掘机在冻土上开挖,只见冒烟不见动静,57个坑基,硬是靠点火烤开……那些日子里,他们起早贪黑,运杆、刨坑、立杆、放线,有时饭都顾不上吃。”毛小斌说。
截至2018年4月底,该县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10581.2千瓦,总计发电量900.39万千瓦时,受益居民1532户,一跃成为临汾市光伏发电并网户数第一县。
国家电网照亮老区未来
沿黄扶贫旅游公路是临汾市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公路建成后,将连接黄河沿岸永和乾坤湾、红军东征纪念馆、吉县人祖山、壶口瀑布等40多处景点,带动沿黄旅游业发展。预计到2020年,可扶持200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旅游脱贫致富,惠及沿线贫困群众10万余人。
“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一定不能因为电网滞后影响老区发展。”永和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位于山顶,道路崎岖,车辆尚未通达,供电设施大多是靠人拉肩扛运送到山顶。接到任务后,他们从现场勘查到确定施工方案,再到电杆运输、组立、导线架设,仅用5天就完成了新旧线路倒接,确保了工程用电。
近年来,在优质电能和供电服务的托举下,该县积极开展文化旅游暨产业扶贫活动,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趟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永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