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到过年,祖父便会拿出他珍藏多年的光盘,播放那一首又一首熟悉的花鼓戏。
咿咿呀呀的声音响起来,祖父便跟着曲调学唱上几句,手指在桌子上敲着拍子,很是享受。而坐在旁边的我也看得入了迷,不知祖父唱着什么,也不知他想着什么,只知他已入了戏。
第一次走进剧场,看着舞台上的演员,近距离体会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第一次看到戏中人流下热泪时,我被触动:他演的不是自己亲身所历,却早已投入情绪,与戏中人物融为一体。
戏人演绎,全是深情。锣鼓响起时,戏人与角色早已合二为一,戏里戏外虽是两个人,却是一种情绪,演绎的,也是一个故事。
台下看戏的年轻人很少,大多是老人,但也有被台上人物的打扮和唱戏的热闹吸引过来的孩童,正如小时候的我。老一辈人对戏曲有一种执着,不管在干什么,只要听到锣鼓声响起,便会放下手中的活计,穿好衣服去占个位子,随后很快进入另一个情境。胡琴一曲,浓妆上演,水袖翩舞,虽然是别人的故事,又何尝不是台下人的记忆和经历?
每一场戏都非凭空而出,都来自生活,每个情节也必定是生活的细节和瞬间。
我对戏曲的了解全都来自祖父,他每天按时播放喜爱的花鼓戏,有时会跟着戏曲一起迈开步子,有模有样地唱念做打。有时候会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到动情处便若有所思。我想,他可能早已忽略了那些唱词和韵律,而是“飞”到他自己的故事和沧桑岁月中。
如今,我早已不会因为唱戏人的打扮而去看戏,只是想知道戏的结局。虽然有时一出戏放了几遍,但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不同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有时尽管一出已经知道了结局的戏,也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着戏里的情境:如没有卖儿,养父会怎样?他究竟有没有后悔过,他的儿子会原谅他吗?他是不是另有苦衷?
入了戏,知了结局,意会了剧本,才知戏的真谛。
如今再听戏,难免会增添一层思乡的情感,回忆也如洪水般袭来。祖父的敲桌声、收音机里的锣鼓声、戏里的眼泪、戏外的叹息,都会涌上心头,仿佛儿时的光阴,尽在眼前。时光荏苒,有谁还会陪我痴迷地再听那一场场旧戏?
(作者供职于湖南株洲时代金属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