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

新疆天业引领行业创新

储金莲 轩书彬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7月16日   第 15 版)

  从节水农业到氯碱化工,再到如今计划投资700亿的煤化工,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疆天业”)产业横跨化工、煤电、塑料器材、食品、建材、建筑、贸易七大行业,形成了一个资源(石头、盐巴、煤)—发电—电石—聚氯乙烯—节水器材—高效农业—食品加工—农业产业化的产业链大循环。它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型工业化的代表,它如同一片沃土,孕育着高新技术产业和所涉足行业的前沿科技,为新疆培养着一批一批的专业技术人才。

  立足前沿,引领行业创新

  “创新一直是新疆天业做大做强的动力,不管进入哪一个行业,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行业第一,引领该行业的发展!”新疆天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晓玲的话掷地有声。

  新疆天业这么说,也这么做。

  新疆天业所涉足行业的关键技术都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新疆天业是氯碱行业中首个使用干法乙炔、电石渣制水泥工艺的企业。在节水农业中,新疆天业开创的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水稻膜下栽培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际国内行业空白,改变了传统的农业栽培模式,其中,“天业膜下滴灌技术”、“ 水稻膜下栽培”等多项技术,已成功推广至全国29个省;新疆天业自主研发的滴灌节水器材,累计推广达7000万亩。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而技术创新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创新,其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企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据了解,新疆天业的科技研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左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2018年1-4月,新疆天业天域新实已获授权专利16件,还有30余项专利正在申报中。新春伊始,“氯化氢合成炉视镜一键清洗装置”、“聚合干燥空气连续散热控温装置”、“立式电机防护装置”、“工业罐装粉料的物位检测装置”、“工业柱塞阀定位装置”、“上清液渡槽装置”、“聚合生产沉析槽压力控制装置”7项专利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月“氯化氢中游离氯检测装置”的发明专利正式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评审。4月“气相色谱仪载气干燥装置”发明专利成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新疆天业旗下的新疆天业天伟化工厂在获得发明专利7项、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后,又一项新型专利《一种适用于聚氯乙烯糊树脂生产的物料缓存装置》于近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项专利不仅解决了糊树脂流动性差极易发生料斗堵塞的问题,同时利用排气料斗在工作时处于负压状态的特点,实现了装置在工作中无粉尘泄露,达到清洁生产的目标。

  让人才在团队中成长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最终要靠高素质职工队伍来支撑。

  “新疆天业人介入的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每个原创性项目都要经过十年左右的产学研一体化论证。”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军说:“确立一个项目,首先请专家院士在早期解决科学性的问题,从科学原理上研究是否可行,然后新疆天业的团队便开始从技术上去解决问题,建小试、中试的装置,再转入工业化示范。”

  新疆天业拥有多个科研平台—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农业工程中心,国家级氯碱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

  专业人才的成长,并非光靠学校教育,还需要大量的实践锻炼与经验积累。为确保人才队伍建设,新疆天业建立了科技人员的培训提升机制。

  “在新疆天业,哪怕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只要他愿意接受培养,都可以进入专家院士团队学习,从技术研发的推进、小试、中试直到工业化应用。”新疆天业人力资源副总监黄燕说,“如集团的等离子电解煤团队、无汞催化剂团队,2001年开始,每天就研究一个命题,每天都在与国内、国际顶级的院士专家们交流学习。”

  今天,人才培养、科研攻关团队建设已成为新疆天业向特色高端蓬勃发展、抢占市场制高点的不竭动力源。

  据黄燕介绍,随着新疆天业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员工也由之前每年新增1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人,今年要完成2500多位新员工的培养。

  新疆天业,也被誉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据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局里每年都有新疆天业输送出去的专业技术人才。

资讯
规模以上煤企亏损面扩大
安徽淮北:临涣焦化查隐患促整改保安全(图片新闻)
特殊稀缺煤类开采取消外资限制
新疆天业引领行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