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7月16日 星期一

BP的低碳转型不是口号

——访BP集团可替代能源业务首席执行官戴尚亚

本报记者 于欢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7月16日   第 07 版)

  7月5日晚,在完成了与中国同行持续一整天的车轮会谈后,BP集团执行副总裁、可替代能源业务首席执行官戴尚亚(Dev Sanyal)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同中国媒体分享了这家百年石油老店在低碳转型方面的战略思考。

  在能源低碳化已成全球共识的今天,以油气为主业的BP早已未雨绸缪,不断探索着业务边界,试图在聚焦主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找平衡乃至统一。

  中国能源报:可替代能源在BP未来业务版图中将扮演何种角色?

  戴尚亚:BP的低碳转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存在的,并且正在发生。我们最近宣布了全力推动能源转型的战略,提出到2025年,BP生产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保持在2015年的水平。

  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天然气将是重要推手。2010年时,天然气在BP业务总量中的占比是40%,现已增至50%,到2025年这个比例会超过6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BP去年上马了7个重大生产项目,其中有6个是天然气项目,今年的6个新项目中也有4个与天然气相关。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力发展天然气的过程中,BP还将全力控制甲烷逸出比例,我们的目标是控制在0.2%以内。

  与同行们横向对比,BP的可替代能源业务规模也是最大的,可以说我们是这方面的领军企业。BP的可替代能源业务起步于2004年,期间也犯过一些错误,有过一些惨痛的教训,但也收获了不少宝贵经验。如今BP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已进入正轨,在生物燃料、风能、太阳能等细分领域均有布局。

  可以确定的是,BP已身处低碳转型的过程之中,最终我们希望将BP打造成一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这种可持续性既体现在环保层面,也体现在商业模式和具体业务层面。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版《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中国去年的碳排放增长了1.6%,比此前十年的平均值3.2%下降了很多,这让我们备受鼓舞。换句话说,当今世界越来越繁荣,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但碳排放强度却停止了增长,甚至出现了下降。

  中国能源报:石油公司开拓非主业的替代能源业务,是否具备优势?

  戴尚亚:作为BP集团可替代能源业务的负责人,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像BP这样的公司进军替代能源是有一定优势的。

  首先,BP的可替代能源业务与现有业务能够实现一种互补优化的效果。在此之前,因为忽略业务的关联性,BP有过失败的教训,例如我们曾涉足太阳能板制造,后来退出了,因为BP不是制造商,在这个领域没有比较优势,与之相反的例子是生物质燃料。同汽柴油一样,生物质燃料大量应用于交通行业,二者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炼制原料,这意味着BP现有的原油生产、加工、销售体系能够与生物燃料有机结合,形成产业链的互补和优化。

  其次是大规模的项目管理经验,这也是BP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当前BP运营的可替代能源项目可靠性能够达到96-9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最后是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能力,无论是核心油气项目,还是可替代能源项目,这也一直是BP的优势所在。

  中国能源报:除了可再生能源,在低碳领域,BP还关注哪些新兴产业或技术板块?

  戴尚亚:我们会重点关注五个领域:第一个是高级移动出行。今年以来,BP已经投资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三家电动汽车快充技术公司,我们看好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未来交通出行方式,而充电是必备的基础;第二个是储能,因为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催生出巨大的储能需求;第三个是碳管理,主要是碳捕捉和封存技术(CCS);第四个是生物燃油,例如BP的合作伙伴Fulcrum BioEnergy研发出的一种由生活垃圾制成的航空燃料;第五个是管理的数字化。

  中国能源报:上月底,中国首次取消了针对加油站的外资限制,您如何评价这项新政?BP稍早前公布的五年在华新增1000家加油站的目标会否有所调整?

  戴尚亚:在零售加油站领域,BP的增长战略与中方合作伙伴乃至中国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此次中国政府取消针对加油站的外资限制,对于市场开放而言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目前BP在中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业务进展,我们非常看好这个市场的未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执行已经提出的在华新增加油站计划。

  中国能源报:BP在改革开放前即进入中国,在今天看来颇具胆略,回顾45年来的在华发展历程,您如何评价BP在中国的业务成就?

  戴尚亚:谈到BP在中国取得的成就,我认为排在第一的应该是45年前做出了进入中国的勇敢决定。时至今日,BP在中国的业务几乎涵盖了油气全产业链,从上游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到下游的燃油、润滑油、石化产品生产和销售,BP所有的业务部门在中国都已开展业务,且业务规模还在不断扩大。

  BP是一家关注长远发展的公司,这是我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开展业务的基本原则。能够成为中国有价值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BP深感自豪。

  事实上,BP与中国伙伴的合作也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今年2月,英国首相访问上海,我也是随行代表团成员之一,我看到中国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堪称世界级,这是值得BP学习的地方。我相信BP和中国伙伴之间的良好合作,不仅仅是企业的双赢,也会让中英两国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BP的低碳转型不是口号
中国清洁能源 投资再创新高(关注)
马来西亚天然气市场将趋于疲软
不止30GW——美国2030年分布式风电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