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又见矿区满目春

陈君英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7月09日   第 24 版)

  6月的闽地已是酷暑,但在三明山区,清晨略有凉意。我拿起相机,直奔早已关闭了的后畲煤矿。

  南方煤矿多处于偏僻山林中,农田撂荒一季就会生满杂草,后畲煤矿关闭已十多年,因此未到达之前,心想那里定是一片荒芜和萧条之景,或许正如工友所说,荒草丛生中可能还有大蛇盘绕。

  这几年,福建逐步关闭了许多矿井,有些矿井通过转型升级寻找到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听说后畲煤矿开始实施光伏项目了,很是好奇,决定去探查一番,看看原先在地层深处挖掘能源的煤矿工人,如何将目光瞄准蓝天,利用阳光的馈赠转型、生存、发展。

  山路两侧是一片片竹林,长满青苔的水泥台阶弯弯曲曲铺上山顶,偶见几条马陆缓缓爬行,灰色的小蛇在台阶边蜿蜒。微风拂过,晨露从叶尖滑落到手臂上,一阵清凉。

  大约行进了半小时,后畲煤矿生活区便映入眼帘。幸而遇到负责光伏现场技术工作的小郑,才引我到达光伏项目所在地。

  沿着还未修完的观光水泥路,我们走进了三片光伏蓄电区:职工住房虽显斑驳,却保留着矿区原貌;工业广场、矸石山和煤台都已拆除,整为平地;林立的光伏地基上,布满了一块块整齐排列的太阳能电池板。

  山里的煤矿工人们怎么都没想到,废弃煤矿的大山里能搞起光伏发电。更没想到,这个占地5万多平方米的光伏项目日平均发电量能到一万多度,年经济效益有可达到300万元。而且,通过绿化和综合管理,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保护,废弃矿井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老旧的矿区,似乎一夜之间焕发了活力。

  小郑原是矿井机电技术员,与许多煤矿工人一样,每天钻进幽深的井巷里,用一盏矿灯照亮着自己的前程,在煤眼上抛洒青春,也在飞驰的矿车里感叹过人生。但随着煤矿关闭,习惯了矿井设备维修、调试工作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转行”,曾有过不适应和迷茫。但如今,光伏产业效益显现,大家有了新的奔头,也逐渐爱上了这项新兴的能源产业。

  后畲煤矿关闭后,工人大多散去,其他煤矿因住房紧张,陆续搬进了后畲煤矿的职工房。而随着职工收入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借助便利的出行工具,大家往返矿区的时间大大缩短,上学就医也都很便捷。

  现在,从事光伏工作的小郑,依然深深迷恋矿区的夏夜。篮球场、气排球场、露天广场舞池、旱冰场中,矿工和家属们享受其中,即使一家老小在草坪上闲聊玩耍,也是一份别样的欢快。

  几十年来,煤矿从建设到辉煌,再经历去产能结构调整,有欢快,也有伤痛;对煤矿工人而言,最大的期望就是矿井能够涅槃,再次辉煌雄起。但无论转型升级,还是提升矿井生产工艺,矿区仍是许多煤矿工人无比眷念的家。

  (作者供职于福建能源集团永安煤业柯坑煤矿)

戈壁“红柳”
无锡光伏人的自强答案(杂谈)
划船电工成龙华
又见矿区满目春
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