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6月11日 星期一

在日本电力行业站稳脚跟

——上海电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日本新能源市场侧记

■叶晋炜 冯灵楷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6月11日   第 11 版)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近年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能源供给高度依赖进口的日本,该公司以太阳能、风力等绿色能为突破口,凭借良好的经营模式和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日本电力行业逐渐站稳了脚跟。

  截至目前,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已建成投产3个光伏电站共计4.26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发电3387万千瓦时。3个电站2017年度上网售电量总计3370万千瓦时,售电金额达13.32亿日元。三个电站平均纯利润率达到18%。2017年上海电力日本公司首次实现从亏损到盈利5000万日元。目前,该公司还新获得了两个光伏、两个风电和一个生物质电站的开工许可。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召开时,还将在福岛建成日本最大规模的光伏电站。

  建成日本最大农光互补电站

  距离东京约60千米的茨城县是农业大县,主产大米、生菜和莲藕等农作物,栽培面积位居日本全国第二。在当地著名的筑波山脚下,上海电力日本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光伏电站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54公顷的宽阔农地上架设了近2万块、总装机容量35兆瓦的太阳能电板,设备全部来自中国制造,可供应一万户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量。

  上海电力日本公司是国电投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投资的全资子公司,于2013年9月成立,在日本主要从事清洁能源发电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业务。

  茨城县当地民众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但伴随老龄化加剧,农户平均年龄70岁,由于青壮年人口缺失,大量农田遭到废弃。2014年年底,桑海电力日本公司提出了利用茨城县一处废弃农田,建造太阳能电站的设想。

  然而,工程刚开始却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项目开工前所需的各类行政手续,还需要与当地约200户住民逐一沟通,而想要获得住民们的一致理解和支持并非易事。

  “刚接到这个任务时,我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特别对于土生土长在这里的日本人来说,将手中的土地租借给外国企业,大家最初都持拒绝的态度。”国家电投上海电力日本公司项目推进部代理部长森山浩年介绍。

  森山浩年带领同事们不断与当地农户沟通,用诚意和良好的方案打动他们,终于获得农户们的认可。2017年4月,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在日本筑波市投资建设的茨城筑波电站投运,54万平方米的农地上设置了3.5万千瓦的太阳能电板,这是日本最大的“农业共享型太阳能发电站”。

  上海电力日本公司总经理刁旭介绍,公司从农业合作社租借了农地,当地农民不仅可以获得相当于普通农地10倍的出租收入,还可以从电力销售收入中分成,并在出租农地上发展种植业,收入一下翻了好几倍。

  太阳能电站里种植了从中国延边引进的高丽人参,长势喜人,每公斤可以卖到2万5000日元(约合1483元人民币)。依托这座日本最大的“农光互补”电站,当地经济焕发活力,农户们重新回到农田,茨城县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茨城县农民木村卓司说:“我家原来种地收入每年不到20万日元,所以在农闲时不得不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如今加入了农业协会后,土地通过农业协会出租给上海电力做光伏电站,并在农业协会指导下,农民在光伏组件下小面积试种人参、香菜等农作物,我家第一年收入就超过了200万日元,相信今后大面积栽培后收入会日益渐长,家里的经济状况完全得到了改善。”

  这种一举多得的产业模式,目前正在日本各地推广,正在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

  解电站周围居民之困

  兵库三田太阳能电站位于日本兵库县三田市,于2015年12月末开始发电,因改善了当地的“水害”与“土害”,成为最受当地民众欢迎的电站之一。

  电站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建设残渣的填埋区,因地基松软,每逢下雨就会形成大量积水,让周围居民叫苦不迭。考虑在此地投资电站的日本企业不少,但都被开工前必须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地基改良工程拦住了脚步,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决定首先要解决这一迫切的民生问题,与当地民众建立起信任。

  2015年5月,上海电力与三田市政府协商并召开居民说明会,与当地民众达成共识。之后,该公司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往年发生水土流失灾害的情况做出了设计方案,在地面上铺设30厘米的碎石,以减缓雨水渗透的速度,并在当地新建沉沙池与排水设施。由此,雨水通过栽有植物的土壤后流速变缓,然后流入3层不同高度U字型侧沟,最后汇入3个沉沙池,以此缓解台风季节因暴雨产生的洪涝压力。土砂在池内被分离出来后,雨水再流入附近灌溉用的水池,最终让肆虐的“泥水”变成了有效农业用水。

  同时,为了防止地质灾害,上海电力还实施了大规模的地基改良工程,加固了当地地基,大大增强了抗灾害能力。常年的“水害”与“土害”得到了有效解决。

  作为国家电投在日本的代表处,上海电力日本公司积极寻求业务上突破的同时,也力争在日本主流社会展示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2015年7月,作为中国首家国企在日本全资子公司成功加入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始终与日本经团连和日本贸促会保持良好的互动,介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节能环保、发展绿色清洁能源方面的举措和取得的成绩,展示了中国电力企业关注民生,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公司经历了从没有资源、没有项目,到如今建成投运三个光伏电站,我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森山浩年说,“而且随着日本各界对‘一带一路’从谨慎纠结转向积极参与,日本员工对自己的事业也越来越有信心。”

  构建有温度的企业文化

  “通过四年的努力,我们也建立了融洽的,可以干实事的中日员工队伍,在日本的电力行业基本上站住了脚跟,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刁旭说。

  据了解,目前上海电力的员工四分之一为上海电力外派,主要管理人员多为中国籍。公司始终致力于创造和谐的文化氛围,中日双方员工认真学习语言,努力了解并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习俗,积极地向日籍员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中国传统佳节共邀日籍员工一起聚会。公司也曾多次组织日籍员工以及公司在当地的合作伙伴前往上海电力参加各种汇报会议,让大家对于上海电力以及国电投的企业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2014年,一名入职不久的日籍员工在体检中查出患有癌症,且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在此后持续治疗。在了解到这名员工家庭生活负担较重,之后还将面临高额的医疗费用后,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将其调至工作量相对较轻的岗位,而且并未对其减薪,确保其每月的医疗和生活费用。

  2015年最后一个工作日,兵库县三田太阳能电站工程现场,近百名工程建设承包公司尚未回乡过年的日本员工聚在这里,等待工程验收。身穿工装的刁旭带领工程部的员工巡视工地,对工程质量充分肯定的同时还与工程承包方全体员工合影留念。更意外的是,每个现场建设人员都拿到了业主方总经理遵照日本习俗亲手发放的“红包”。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人文风俗,令在场日本员工感动不已。

点亮“走廊”第一灯
用电高峰偏差难控 售电侧多举措化险(关注)
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图片新闻)
在日本电力行业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