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了《全球电动汽车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报告,结合历史分析和未来预测,对电动汽车产业在充电基础建设情况、电池成本、二氧化碳排放和电池原材料需求等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
IEA认为,在当前的政策和技术发展条件下,到2020年全球电动汽车总量将可能翻三倍,达到1300万辆。
《展望》同时指出,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电池技术提升、核心材料的供给,这三个因素对保持电动汽车产量增长十分重要。
电动汽车崛起冲击全球油气需求
《展望》的主要作者Pierpaolo Cazzola表示:“到2030年,电动汽车认为会取代目前250万桶原油需求。由于政策支持及技术完善,电动汽车市场销售将会保持增长。”
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禁止内燃机汽车的浪潮席卷全球,从欧洲到美洲,一众国家开始逐步采取强制措施促使柴油车与汽油车退出历史舞台。综合此前陆续公布的信息,法国和美国将在2040年前禁止内燃机汽车;苏格兰在2032年停用内燃机汽车;而爱尔兰、荷兰和斯洛文尼亚将在2030年完全实行燃油车禁令;挪威的目标是2025年。放眼全球,发布内燃机禁令的城市更多,包括洛杉矶、巴黎、罗马、伦敦、开普敦、墨西哥城等,计划在2030年前全面摒弃内燃机汽车。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下一个十年内,电动汽车成本将低于内燃机汽车从而占据价格优势,而电动汽车在2040年左右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流。在这个预测场景中,每天超过700万桶的全球原油需求将不复存在。
中国贡献最大增量
《展望》中提到,2017年全球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数量超过了300万辆,相较2016年同期增长了54%。其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占去年全球销售量的近一半。2017年,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销售量将近58万辆,相比2016年上涨72%。美国保持为第二大市场,电动汽车销售数量从2016年的16万辆增长到2017年销售的28万辆。
从全球范围来看,北欧国家也是电动汽车发展中的佼佼者。凭借着39%的电动汽车销量占比,挪威成为全球最前卫的电动汽车市场。在冰岛,电动汽车销量占所有新车销量的12%,而瑞典的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占约6%。
该报告同时指出,交通方式的电气化不仅限于电动汽车,电动公交汽车的总量也从2016年的34.5万辆增长到2017年的37万辆,而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则在去年达到了2.5亿。其中,中国电动公交汽车和电动自行车数量占据了全球总量的99%。
政策扶持不可或缺
《展望》预计,当前支持性政策和逐渐降低的成本很有可能让电动汽车数量实现持续显著的增长。
据IEA评估,电动汽车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政策扶持,包括公共采购计划、降价激励用户购买、收紧污染物排放标准和规程、强制使用低排或零排放交通工具,以及因地制宜的一系列相关措施,比如根据交通工具不同等级的污染物排放实施限行。
《展望》还基于目前政策和未来计划政策“新政策场景”对电动汽车增长进行了预测,认为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将达到1.25亿辆;如果政策进一步满足气候目标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2.2亿辆。
除政策支持外,电动汽车的未来与相关基础建设与技术发展也密不可分。《展望》中提出,近年来锂电池的技术进步是带动电动汽车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提升电动汽车的竞争力,需要通过改良电化学反应、扩大产能以及提高电池容量来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与降低生产成本。为达到这个目的,保证锂电池原材料供给尤为关键,包括金属镍、锂和钴。
基础设施方面,《展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私有充电桩数量已达到300万个,公共充电桩数量则有43万个,其中1/4是快充充电桩。快充充电桩数量的增长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吸引力,不仅对人口密集的城市意义重大,也解决了电动汽车难以远距离行程的问题。
另外,《展望》指出,完善废旧电池的回收过程也是达到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