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5月28日 星期一

原油期货上市“满月” 国网华能“互换”高管(能源舆情观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赵丽媛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5月28日   第 09 版)

  2018年5月,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满月”,优异表现获多方肯定;“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放开,调动起行业积极情绪。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对调副总经理,能源央企高管交流任职引发话题探讨;长江三峡集团拟91亿欧元全面收购葡萄牙EDP,国际舆论由此提及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欧美政府审查壁垒问题;另外,上海赛科石化苯罐燃爆致6人死亡,能源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强化“红线”意识成舆论高度共识。

    

  热门企业聚焦

  国网、华能对调副总经理

  央企“互换”高管引关注

  华能集团、国家电网的网站资料显示,国家电网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王敏已出任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与此同时,华能集团原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刘国跃于近日出任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央企人事变动历来易受到舆论关注,能源央企高管交流任职更是多种人事变动中的一类特殊现象,话题性较强。据统计,舆论场相关信息约150篇(条)。

  就舆论反馈来看,媒体均对两位高管的任职履历作出梳理。根据媒体报道,知情人士透露,王敏将在华能集团分管规划和国际业务,并协管办公厅。

  澎湃新闻网等指出,能源类央企的高管交流任职,尤其是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之间的高管流动,是一种普遍现象。以国网公司现任领导班子为例,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寇伟此前曾是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辛保安曾任华电集团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党组成员杨晋柏曾在南网系统工作多年,调往国网公司之前担任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2016年6月,华电集团和南网公司一把手对调。在南网工作超过13年、时年58岁的南网公司原董事长、党组书记赵建国赴华电集团出任党组书记、董事长,当时已年满60岁的华电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庆奎则南下出任南方电网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赛科公司苯罐燃爆致6人死亡

  业内齐指安全监管漏洞

  5月12日15时许,上海埃金科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在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赛科公司)苯罐内进行检修作业时发生燃烧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未造成环境污染和次生灾害。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展开应急处置和人员搜救工作。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5月14日,上海市安委会发布通知,要求深刻吸取赛科公司“5·12”苯罐燃烧爆炸较大事故的教训,用最严的标准、最高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全力维护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安全。

  5月16日,有自媒体账号曝出中石化内部对此次事故的安全监管局文件内容,对下属各单位提出了所有施工作业全面停工反思、立即开展施工作业安全专项检查、进一步开展非常规作业安全排查三点要求。

  综合分析,媒体舆论场中的观点较少,媒体报道多以转载官方对事故通报原文为主。此外,上海市安委会针对事故下发的通知也得到媒体的集中关注。自媒体舆论场相对活跃,部分化工行业自媒体账号在各自平台上发表对事故的解析和看法,网民也通过微博等渠道发表了评论。

  5月13日,微信公众号“流程工业”发表公众号文章,披露多篇业内人士从专业角度分析的留言。综合看来,多位业内人士提到了安全监管的问题,也有业内人士质疑操作流程的完整性。

  微博渠道上,有网民对官方通报的时效性提出质疑,认为通报发布时间过晚;也有网民表示“感觉这事没被怎么报道”,“不搜赛科微博上都没有相关信息”,怀疑事故“被公关”。

  此类事故易直接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处置不力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考验企业突发舆情处置能力。但涉事企业赛科公司暂未对该事作出公开回应,形成信息真空,“事故被公关”等质疑声音滋生。(文/陶青)

  长江三峡集团拟91亿欧元全面收购葡萄牙EDP

  5月11日,长江三峡集团向葡萄牙电力公司EDP发起公开收购要约,提出以每股3.26欧元的报价收购EDP公司所有股份,总估值达118亿欧元,减去中方已持股份,收购价将达91亿欧元。据悉,目前三峡集团已持有EDP公司23%的股权。其在声明中还提到,将寻求至少达到50%的投票权重和一定份额的股票。若这一交易完成,其将成为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收购案之一。收购消息一经披露,旋即引发境内外舆论场高度关注。5月14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EDP公司准备拒绝三峡集团91亿欧元的收购报价,推动舆情再度升温。

  针对这一收购案,舆论主要聚焦于收购已经出现以及可能面临的难点和问题,包括EDP公司对三峡集团报价不满、美国审查壁垒、葡萄牙政府的态度等;另外,部分媒体还联系此事分析中国能源企业在欧投资情况。

  消息称,EDP公司准备拒绝收购报价,机构归因于报价低。《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三峡集团3.26欧元/股的报价较5月11日前6个月股票加权均价2.94欧元/股溢价10.7%;在三峡集团提出收购后,EDP的股价飙升至10年来最高水平,该股早盘上涨9.40%至3.40欧元,超过了三峡集团拟定的3.26欧元/股的收购价格。因此,舆论猜测EDP公司或因公司价值受到低估,准备拒绝三峡集团91亿欧元的收购报价。彭博新能源金融高级分析师Angus McCrone进一步指出,尽管三峡集团在水电、陆上风电、光伏以及欧洲海上风电方面已有所扩张,但公司在此次竞标报价上,可能需要比目前为EDP提供的近5%的溢价做得更好。

  收购案有望获得葡萄牙的政治支持。观察者网指出,自葡萄牙陷入债务危机以来,中国投资者积极购买该国基础设施、保险以及银行领域的资产。2017年9月,三峡集团联合EDP公司成功中标英国95万千瓦Moray海上风电项目,成为双方合作开拓第三方市场新的里程碑。着眼本次收购,对于葡萄牙政府的审查,葡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表示,葡政府对此次竞标没有异议,重要的是股东可以考虑这个项目,让市场发挥作用。

  收购或面临美国及部分欧洲国家审查壁垒。据悉,EDP公司业务范围集中在欧洲和美洲,覆盖葡萄牙、西班牙、巴西、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舆论认为,该交易将面临美国、法国、巴西等多国的审查。英国《金融时报》断言,此次收购将成为一块试金石,以此判断欧盟是否已经做好准备把其重要成员国的基础设施转交中国控制。

  外媒关注三峡集团推进可再生能源国际扩张。《金融时报》称,收购完成后,三峡集团还会对EDP的可再生能源子公司EDP Renováveis的17%股份提出强制收购要约,该收购不受母公司控制。境外媒体注意到,作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三峡集团正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业务,欲将新能源业务作为集团第二主业进行拓展。2016年,三峡集团曾从黑石集团手中购得德国Meerwind海上风电项目80%股权,该交易成为中国企业在德开展的最大规模风电行业投资项目;2017年,三峡集团与EDP公司联合中标英国95万千瓦Moray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市场。基于以上内容,《金融时报》援引参与该交易人士的观点表示,三峡集团希望利用EDP作为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国际扩张的平台。

  从该事件的舆论反馈来看,境内外舆论场倾向于以此窥得中国能源企业在欧投资态势和美国审查贸易壁垒情况。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欧美国家对中国投资的审查也呈现增长势头,牵引舆论视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就曾公开回应过路透社记者关于欧美审查中国海外投资的问题,表示充分理解审查,但希望得到公平待遇,“只要大家都能够敞开大门,促进贸易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我想对全球都是有好处的。”随着该收购案的推进,除却交易双方表态及结果等收购动态,关注及解读中国企业面临的海外投资局势和政府审查壁垒,或许才是国际舆论真正的“醉翁之意”。

  有观点表示,中国对外投资迎来“欧洲时代”。资料显示,过去10年,中国在欧洲购买或投资了至少3180亿美元的资产;同一时期,中国在欧洲的相关活动则比在美国多出了45%。在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这些投资为中欧双方均带来颇多益处。但也应注意到,在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能源等领域,中国的投资也引起了欧洲国家对国家安全的讨论;随着中国国内经济增速的放缓,也有声音质疑中国对外投资的可持续性。

  综上,从舆情角度而言,企业更需认清“走出去”所面临的境外舆论阻力,学会运用符合当地政治、法律、经济等传播语境的舆论引导方法和手段,顺应当地舆论逻辑,提升海外舆情引导能力;同时,在海外投资和经营方面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以履行社会责任为抓手升级海外项目形象管理,通过“补短板”“拉长板”优化企业海外舆论形象。

  行业热点事件传播解析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满月” 优异表现获多方肯定

  综合媒体报道,原油期货自3月26日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以来,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成交量和持仓量均稳步增长。截至4月25日收盘,原油期货总成交量66.71万手、成交金额2835.86亿元,日均成交3.18万手、日均成交金额135.04亿元、日均持仓6035手。据悉,市场各方积极参与,投资者结构良好,境内外大型石油、化工企业、大型贸易商、各类投资公司及个人客户等均有参与原油期货的交易。此外,已有国内企业与境外企业签订以上海原油期货价格为计价基准的现货合同。

  作为新生事物,原油期货一个月前在国内上市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在“满月”之际,第一份成绩单的出炉同样引发媒体热议。

  首先,媒体和业内专家对原油期货首月的表现做出了解读。新华社援引国泰君安期货原油研究总监王笑的观点表示,上海原油期货首月市场表现总体好于预期,从交易量来看,目前上海市场的成交量已超过迪拜市场,成为亚太时区交易最活跃的原油期货市场。《上海证券报》援引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的观点表示,作为一个新品种,上海原油期货上市一个月以来,已经具备一定的价格风向标作用。无论市场深度,还是市场流动性都得到了良好发展,这为原油期货市场功能的进一步发挥打下了良好基础。

  其次,媒体和业内专家对原油期货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中新网援引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市场专家洪湘雅的观点表示,上海原油期货目前还处在套利交易阶段,与现货市场挂钩或靠拢的交易属性尚不明显。《证券日报》援引中海油化工进出口有限公司原油部首席经济师佘建跃的观点表示,上海原油期货明显弱于布伦特原油期货,主要是交割标的质量不同,在基本面偏强的情况下,质量好的原油价格涨幅更高。

  此外,媒体和业内专家均对原油期货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证券时报》援引上海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滕家伟的观点表示,上期所还将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陆续推出汽柴油和天然气期货,形成完整的能源期货产品序列,为广大实体企业提供丰富的保值和避险工具。《经济日报》援引银河期货原油事业部总经理叶念东的观点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原油期货要发挥作用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不过,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第二大原油消费国,可使这个过程缩短。(文/刘达)

  “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放开 调动行业积极情绪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调整〈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有关规定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为深入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释放优质产能,改善煤炭供应结构,保持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国土资源部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土资规〔2016〕3号)中“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的规定停止执行。此举被业内人士视为我国煤炭行业去产能转向结构性去产能的重要举措与标志。

  有业内人士认为,实施该措施,意味着采矿权审批有所放松。但《中国能源报》指出,划定矿区范围是取得采矿审批权诸多环节中的一环。所以,此次自然资源部停止执行“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的规定,并不等同于采矿权审批放松。天风证券分析师冶小梅也表示,此次调整仅针对的是采矿权审批前置程序“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对于采矿权审批并无放松,仍执行从严要求。

  谈及放开“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措施对于煤炭产能的影响,业内专家普遍认为,该措施的实施并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增加煤炭产能,但有利于释放先进产能,更有利于优质产能的储备。《中国证券报》文章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由于煤矿的建设周期至少在2年以上,这项政策变化对短期煤炭供需影响较为有限,但该通知体现出政策方向的微调,在煤价持续运行在绿色区间之上的背景下,政策或继续加大先进产能的释放,引导煤价回归绿色区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吴立新认为,近年来,各地落后煤炭产能退出力度较大,而近期经济回升对能源的需求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煤炭价格上升。自然资源部停止“从2016年开始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审批”的规定,可以使新上优质产能释放时间缩短。对此,易煤研究院总监张飞龙也表示,“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的规定,正式拉开了煤炭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序幕,而该规定的停止执行,可以看作“新增产能”释放将加速的信号。

  煤炭去产能、量缺价高等问题,一直是煤电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为此,近年来,煤炭行业政策频发。提出停止执行“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的规定,是自然资源部成立以来发布的第一个涉及煤炭的通知。通知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媒体广泛关注,相关媒体报道量达575篇。通过媒体报道、专家解读,此消息带来的行业利好调动起舆论场的积极情绪,舆论对优质产能的释放抱持较高期待。

  行业层面,停止执行“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的规定,即提前8个月允许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在一定程度上为正在办理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的企业节约了时间成本。政策层面,此番规定调整,体现出政策层面加快释放先进产能的诉求,煤炭供给侧改革的机制体系更趋科学性、恰适性。

  (文/吴倩)

        

  精彩言论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舒印彪:

  强化新时代电网企业的使命与担当。

  (2018年5月16日《人民日报》署名文章)

  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

  太阳能是骗人的,我要丢弃开创的太阳能产业。

  (在5月10日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作题为《黄鸣品牌三弄》的演讲时表示)

  远景能源CEO张雷:

  相比经济性,分布式风电对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起步之初,制定最严格的安全性要求,并形成行业共识,通过智能技术确保分布式风电的绝对安全。

  (5月20日接受《中国能源报》就产业标准话题采访时表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

  在分布式(光伏)发展迅猛且目前国内装机量过大的背景下,如何找到平衡点十分关键。如何才能既照顾国家的消纳能力、补贴能力,又不会过度损害刚刚起步的分布式,这是行业要思考的问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

  煤炭本身并不“肮脏”,比天然气排放还要低。

  (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

  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付林:

  北方地区供热减排潜力巨大,可将现有大型电厂及工业余热利用起来,辅之以天然气资源调峰,构建京津冀一体化的新型清洁供热体系。(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

原油期货上市“满月” 国网华能“互换”高管(能源舆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