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

峡谷深处筑坝人

——记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乌东德水电站建设者

■特约通讯员 王冠 王伟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5月21日   第 28 版)

  入夏时分,在中国能建旗下的葛洲坝集团承建的乌东德水电站,大坝生产一线延续着一贯的繁忙施工节奏,施工机械掀起的热浪迎面而来。浇筑、备仓、养护等工作忙而不乱,齐头并进。截至目前,乌东德大坝主体工程最高坝段坝体高度已超过120米,坝体浇筑即将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小创新解大难题

  作为我国第四座、世界第七座跨入千万千瓦级行列的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在大坝开挖之初常遇难题,大家集思广益,通过一系列“小创新”巧解了这些大难题。

  “在大坝深基坑开挖中,夜间照明条件不好,浇筑进度上不去,施工局几个‘脑子活’的年轻人设计布置了凌空照明系统。这套系统满足各项使用指标,多次经历12级以上强风考验,保证了24小时施工作业和安全管理要求,施工效率大大提高。”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纪委副书记黄为涛赞赏道。

  创新力就是生产力。三峡建设公司高度注重技术创新,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技术创新成“井喷”态势:2016—2017年,共收获2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地下洞室顶拱大仰角超深锚索施工工法”等6项电力建设工法、“大型陡变坡洞室常态混凝土衬砌技术”等4项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科技奖,施工局QC小组先后获得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

  同时,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积极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技术攻关,及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各类“样板工程”、“样板仓”及“免检仓”创建活动中,例如首次使用全坝段低热水泥、首次全坝段使用4.5米高升层模板、首次使用智能通水设备、首次使用智能灌浆系统等关键技术。这些创新成果的运用为稳步提升大坝浇筑速度提供了技术支撑,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大坝。

  精湛技艺显匠心

  匠心独运,方寸处展现精益求精。锚索施工工序复杂、要求严格,根据山体岩石稳定性不同,一根锚索长度在25至60米不等,每束防止山体变形的作业锚索都有不同的标签,写明规格和适用情况,用来观察山体异动的监测锚索,也有记录精确的数据提供给技术专家,进展顺利时,一台锚索钻机造孔也需要一天。

  “从造孔、编索、入索、灌浆、张拉,一整套流程下来最快需要10天,而封锚还需要等待将近1个月。一个成形的锚索孔要经过固壁灌浆,检验合格后才能下索。‘定山针’入孔后,开始灌浆,制造锚墩等。经过7天凝固期后,锚索张拉完,才大功告成。锚索施工过程的关键在于精细。造孔时要把握精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校检方位角和倾斜角,确保造孔的角度不偏不倚。” 乌东德水电站大坝工程左岸雾化区锚索班组负责人奉光祥这样描述锚索施工的严苛性。

  “乌东德水电站地处干热河谷地区,大风频发。大坝混凝土温控要求高,制浆、送浆、配浆、灌浆压力和流量控制,各项索锚、通水等都必须做到绝对精准,这就要求大家必须使出‘绣花功夫’。”现场施工负责人介绍道。

  精准帮扶献大爱

  “又一届‘葛洲坝班’的学生毕业了,看着他们走出校园,我们内心由衷喜悦。”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青年志愿者李珍脸上写满笑容。

  “2013年5月31日,到学校时正值午饭时间,操场边10个学生围蹲在一菜一汤前,捧着手中各色破旧的碗狼吞虎咽。宿舍里,20多个孩子住在一间屋中,被褥也很旧了,地上满是尘土。有的孩子见到陌生人来了,就赶紧躲到门后,怯生生地望着我们。”李珍回忆起第一次到新马乡中心小学的情景,酸楚一下子涌上心头。

  自2013年以来,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辗转金沙江川、滇两省的会东县和禄劝县贫困学校,开展了“企地共建、捐资助学”和“一对一”帮扶活动。2015年3月,施工局在乌东德镇中心小学明确精准助学对象,并正式挂牌“葛洲坝班”,启动 “助学圆梦”计划。经过多年努力,乌东德镇中心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得到大幅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此外,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局还为孩子们的父母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帮助很多经济困难家庭脱贫致富。

绽放时代理想 不负青春韶光
资讯
小身板驾驭 钢铁巨兽(新闻特写)
广西水电集团参加“中国—东盟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图片新闻)
峡谷深处筑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