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5月21日 星期一

以改革纪念改革,以开放接力开放

广东引领大湾区绿色转型发展

■本报记者 张子瑞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5月21日   第 19 版)

  深圳蛇口,是名称,更是符号;是地域,更是历史。

  40年前,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从这里响起;40年后,改革开放再出发,在深圳、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蛇口南海意库,是招商蛇口总部所在地,也是文创产业园区的“网红”。南海意库原为三洋公司 “三来一补”厂房,后经改造,如今成为著名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与绿色低碳建筑的典范,成为中国“腾笼换鸟”的经典案例。

  招商蛇口城市研究院创新开放实验室主任颜永民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是要着眼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有效提升城市群品质。

  在大湾区建设这场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中,蛇口再次引领起粤港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航向。

  调整结构,优化大湾区能源供给

  湾区建设,能源先行。粤港澳大湾区要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稳定的能源供应是基础。当前,广东正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严格控制新增煤炭消费,大力发展绿色低碳能源,着力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能源供给的清洁化也是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广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积极开发利用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合理增加接收西电,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近两年,广东海上风电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已核准并开工建设5个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150万千瓦;2018年计划再核准10个以上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365万千瓦。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原则开发海上风电,2020年底前拟开工建设海上风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产200万千瓦以上。” 广东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目前正有序推进核电、天然气发电、陆上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开发。积极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替代分散燃煤小锅炉。同时,合理增加西电东送。促进滇西北直流输电工程双极投产并以合理的价格送电广东,新增送电能力500万千瓦。支持乌东德特高压多端直流输电工程建设。

  能源,作为工业的血液,不仅支撑着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港澳的繁荣稳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密切了内地和港澳的联系。

  数据显示,2017年广东天然气消费量达195亿立方米,按照规划,争取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280亿立方米,比2015年翻一番。

  除了自身的能源结构转型外,广东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支持通过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向香港供气及配套建设深圳LNG项目,提高香港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支持增加向香港供应核电等清洁电能,逐步淘汰香港煤电机组。

  作为国内首个进口LNG项目,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培葵介绍说,截至2018年3月底,大鹏公司已累计向珠三角和香港供应天然气折合5933万吨LNG,累计占广东省天然气供应量的60%,约占香港天然气总消费量的37%,为粤港澳地区的清洁能源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绿色制造,推动大湾区产业协作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制造业的基石。相比香港的金融业、澳门的休闲产业,广东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更具优势。

  广东省经信委副主任何荣表示,广东正积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促进珠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2014年,广东省政府与工信部签订共建协议,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珠西六市成为全国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新区域、新产业、新产品发展势头良好,新动能培育日渐成效。

  数据显示,2015-2017年,广东省财政共安排资金143亿元支持珠西产业带建设,累计引进项目808个,投资7063.6亿元,研制开发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产品182项;累计完成装备制造业投资4315亿元,总量超过前10年的总和。2017年珠西八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129.7亿元,增长12.5%,投资1732.6亿元,增长16.1%。

  如今,在珠西地区,中山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江门台山智能电网产业基地、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基地正喷薄而出。

  与此同时,广东积极推进“珠三角”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工业能效提升,启动绿色制造体系试点,“十三五”以来,全省已推动3629家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联合香港认定两批清洁生产伙伴标志企业332家。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生产商。十年间,大疆站在了行业之巅,开启了飞行影像新时代。但很少人知道,这家成长于深圳的独角兽企业却诞生于香港科技大学的实验室。

  “培育利益共享的产业价值链是大湾区合作的核心任务,只有引导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服务于产业协同高效发展,大湾区才能加快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先导区。” 广东省经信委规划与产业政策处副处长王俊说。

  何荣表示,为加强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合作,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接下来,广东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创建珠三角“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推动湾区信息流一体化;与港澳强化政策协同和技术交流互鉴,深化粤港清洁生产合作,共同守护好大湾区的碧水蓝天。

  新能源车,支撑大湾区低碳交通

  去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面向全球投资人发行50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清洁交通建设”专题绿色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提升绿色出行水平。

  在业内专家看来,开启粤港澳大湾区时代,首要是构建珠江口东西岸大通道,促进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畅通,真正实现珠三角城市群半小时生活圈。

  广东是全国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15家,形成了以广汽集团、比亚迪集团为龙头,五洲龙、陆地方舟、珠海银通、广东云山等新能源汽车企业群体,集群优势明显,为大湾区的绿色交通体系提供了硬件基础。

  据悉,2017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20万辆,预计到2020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45万辆。

  “广东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背后,是其依靠传统汽车产业集群优势,在多项扶持政策的推动下,集中资源对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坚的成果。作为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和应用大省,广东也是动力蓄电池生产大省,具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关键部件制造-整车制造-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具备开展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工作的良好基础。”广东省经信委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广东省经信委正联合各相关方,围绕探索退役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循环梯次利用及后续无害化处理等方面展开合作,计划通过实践研究,探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的管理机制与模式,推动形成相关技术规范标准。

  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基于数据共享,广东正联手港澳打造智慧、宜行、低碳的创新型交通网,用绿色交通支撑起大湾区的脊梁。

迈向粤港澳大湾区时代
广东引领大湾区绿色转型发展
深圳探路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
港澳: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联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