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5月14日 星期一

搬迁不是城市炼化的唯一出路(社评)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5月14日   第 01 版)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菜地变城区、郊区变市区”,类似于广州石化“被城市化”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部分省市有推动炼化企业搬出城区的趋势。然而,由于搬迁牵涉各个环节,不仅要求企业与多个领域协调合作,也考验着政府部门转换发展思路、产业布局、合作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常常致使搬迁议题陷入困局。

  石油炼化厂必须远离城市吗?

  广州石化用“两个转型”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城市炼化的另一种路径和范本:炼化企业如何与城市共融共生。

  跳出企业看行业,类似于广州石化这种“城市包围炼厂”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因此,“老炼厂”如何与“新城市”共融共生不仅是广州石化的重大课题,也是整个行业必须面对的全新命题。

  诚然,石油炼化业具有“资源消耗高、易造成污染”等特征。在人们的惯性思维中,这些企业贴着“烟囱林立、机器轰鸣、污染严重”的标签,往往与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等字眼相连。

  实际上,一家企业是绿色还是污染,我们应秉承“不看出身看排放”的理念。不能因其身处传统能源行业,就断定其污染;也不能因其身处新能源行业,就判定其清洁。

  事实上,搬迁呼声的背后是炼化企业与城市及社区多年来形成的隔阂,这种隔阂一是源于不了解,二是源于不信任。

  “谈石化色变”正是公众对石油炼化行业不了解的真实写照。解决这种“不了解”相对容易,企业打开门,把公众请进来,打造“透明工厂”,就是一条有效途径。

  相比之下,消除不信任则困难得多。特别是在个别企业私排、偷排、超标排放的状况下,为一些遵纪守法、干干净净的企业获得公众的认可和信任设置了更高门槛。

  面对缺乏专业知识的公众,排放参数和指标是晦涩难懂的,而异味却是能直接感知的。广州石化开创性地变排放达标管理为排放达标管理和异味管理双轮驱动,从而获得了公众和周边社区的接纳。

  事实上,人们希望搬走、远离的不是炼厂本身,而是炼厂引发的“废水、废气、废渣、噪音”等污染及安全隐患。

  由此看来,搬迁不是灵丹妙药,“一搬了之”也并不能满足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期待。搬迁看似一劳永逸,却蕴含诸多“后遗症”——“大量设备资产浪费、新建企业资金投入巨大、严重影响企业队伍稳定”等问题随之而来,企业后续生存、发展由此面临巨大挑战。从某种意义上讲,搬迁、撤离仅意味着问题的转嫁,而不是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当然,因受制于各种因素而确须“重返荒凉之地”的炼厂,也应理性、客观实施“战略转移”,绝不能成为“钉子户”,阻碍当地发展。

  搬离也好,不搬也罢。核心问题是企业是否做好自身。若不消除自身的安全环保隐患,搬到哪里都犹如“定时炸弹”;若能做到本质安全环保,身居闹市也同样能成为“好邻居”。

  所以,不管是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战略角度出发,还是从企业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来讲,“城市型”炼厂都必须在环境友好、绿色发展方面下足功夫,从根上真正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打造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安安全全的新形象。

看城市型炼化企业如何突围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伊朗油气受何影响
伊拉克国油有望“复活”
搬迁不是城市炼化的唯一出路(社评)
梯次利用储能市场受追捧
风电“领跑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