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4月09日 星期一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副主任赵成昆:

抢抓机遇加快三代核电发展

■本报记者 吕银玲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4月09日   第 12 版)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副主任赵成昆日前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核工展”期间举办的“华龙核电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是目前最大的化石能源消费国,也是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面临着发展与环境双重压力。“发展安全高效的三代核电将是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56台,装机约5800万千瓦。近两年来,国内没有审批新的核电项目,三代核电在建项目都进入了关键收获期,部分机组出现了工期延误情况。对此,赵成昆建议,应该抓住机遇加快三代核电建设。

  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基础牢固

  赵成昆介绍,我国核工业已有60多年历史,为核电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本世纪初开始,在“积极发展核电”“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政策和国家核电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核电各相关领域都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安全高效发展核电的坚实基础。

  “核电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并具有一定潜在风险的能源产业,涉及国家战略、产业链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国家监管能力以及资源能力,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才具有这种综合实力。”赵成昆说。

  他表示,我国已形成完整的核电产业链,涵盖了铀资源、工程设计、工程管理、设备制造等整个产业链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特别是建立了一大批门类齐全、功能强大的实验设施,为“华龙一号”和CAP1400等三代核电研发创造了条件。

  同时,我国经历三十多年核电建设的能力沉淀,形成了一支技术精湛、工程建设管理先进的建安队伍。“三十多年来我国不间断开展了从30万千瓦到170万千瓦商用核电厂的建设,覆盖二代、三代压水堆,及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建造技术,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体系、管理模式和深厚的安全文化,整体能力处于世界前列,具有同时开工建造30台核电机组的工程建造能力。” 赵成昆表示。

  此外,我国已形成核电设备制造的综合实力,目前已形成以中国一重、二重和上海重工为产业龙头的大型铸锻件和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生产制造基地,以上海、四川、东北为代表的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以及一批泵、阀和核电配套设备制造厂家,数字化仪控设计和制造技术也基本具备国产能力,整体上达到每年制造8-10套核电装备能力,满足国内核电发展和“走出去”的需要。

  据了解,在人才培养和监管能力方面,我国也具备了较成熟的基础。三十多年间,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具备创新能力的核科技人才队伍,并建立了一支适应核电发展需要的核安全监管机构,职责明确,实行独立监管,为核能健康发展、保护公众和环境安全提供了条件和法律保障。

  2030年宜形成1.3-1.5亿装机

  “根据我国核电设备制造能力、建安能力及核安全保障水平,每年新开工6-8台核电机组是适宜的,到2030年可以形成1.3亿-1.5亿万千瓦核电装机。”赵成昆建议。

  相关预测显示,到2030年前后,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将达到60亿吨标煤左右,电力装机规模接近或达到30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水平达到2千瓦左右。“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考虑到后续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资源、环境条件,及其季节性和间歇性发电特点,三代核电作为安全、稳定、经济的非化石能源可有效替代一部分煤电承担基本电力。”赵成昆说。

  尽管目前我国核电体量相对较小,但赵成昆对三代核电的发展前景抱有信心,他表示,我国已实现二代核电向三代核电技术的跨越,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积极发展三代核电应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对于中国自主品牌的“华龙一号” 和CAP1400三代核电技术,赵成昆介绍,CAP1400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已完成型号研发和工程设计,并通过了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反应堆的安全评审,具备开工条件,预计首台设备国产化率可达85%以上。“华龙一号”安全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经济性与国外同类三代核电技术相比有竞争力,且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现在‘华龙一号’的预算造价不到2500美元/千瓦,而AP1000、EPR约6000到7000美元/千瓦,VVER约4000美元/千瓦,‘华龙一号’的价格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竞争力。”

  据了解,“华龙一号”示范工程目前进展顺利,赵成昆建议,应着手启动“华龙一号”后续项目,“不必等待示范工程建成后再安排,只要认真组织、科学管理,风险完全可以掌控。”

资讯
抢抓机遇加快三代核电发展
“华龙一号”国内批量化项目锁定
小堆技术开启多元化开发应用模式
红沿河核电5号机压力容器就位(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