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我国煤炭行业尚处大数据探索阶段(一家之言)

陈养才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3月12日   第 15 版)

  大数据与科技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以前数据不够多,计算机存储和计算能力不足,很多数据没法用。如今大数据的产生,是以云计算和云存储能力提高、采集能力提高为前提的。对于煤炭行业而言,如何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其实是个大工程。煤炭行业对于大数据的探索,要从最基础的数据采集开始做起——即便是购买、安装一个小小的传感器,都需要下大功夫。

  传感器作为大数据建设的“细胞”级单位,是收集数据最前端、最基础的设备。但在煤炭行业中,并没有太多煤企对传感器有需求。外加井下传感器需要特殊的煤炭行业安全验证,制作商少之又少。不少特定的传感器,如油样传感器等,在国内鲜有厂家制作。

  除硬件设备外,软件技术层面也存在难点。煤矿井下受到防爆等多种条件制约,地面信号是网状的,到了井下转弯多、信号弱。很多地面上成熟的技术,无法直接运用到井下,需要针对井下的条件进行技术再攻关。即便是在地下条件较好的神东矿区,在数据采集走在前列的上湾煤矿也需要10个万兆环网、118个综合分站,在井下构成一个密集的信息网。

  如此建设所需的投入可想而知。目前,国家层面倡导煤炭行业实行大数据探索与建设,具体的实施方以煤炭企业为主体。煤炭企业作为盈利机构,面对大数据“并不能改变煤炭产品的属性,只能用来提高管理经营能力”的现实,会考虑投入与获得比的问题。

  大数据产生优势的前提在于广泛的信息采集,大部分煤炭企业没有参与的大数据建设,不能称之为煤炭行业的大数据。对一个行业而言,大数据的建立离不开数据标准化。但从目前看来,煤炭行业缺乏数据标准。比如,神东矿区矿井条件优越,基础较好,但全国各矿区条件不同,科研攻关、投入等跟不上。从煤炭行业现状来看,在全行业实现大数据尚缺乏基础。

  抛开技术与资金问题,对煤炭行业而言,很大程度上仍存在人才问题与观念问题。很多懂大数据的人才不懂煤炭,煤炭行业的人才却不知道大数据是什么。神东煤炭集团信息中心专门成立了数据标准化项目部,从100多名煤炭业务骨干中择优选取10名职工,自行培养懂大数据的人才。但不可忽略的是,在产业人才问题上,仅有煤炭企业一方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国家层面进行产业化培训,批量提供专业人才。

  对煤炭行业,大数据在文化、思维方式上更难改变。一旦在未来可预期的时间内,大数据得到充分应用,管理模式、流程发生改变,领导观念、职工素质,都将发生颠覆式改变。

  其实,大数据对于管理模式的影响已初见端倪。以前,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资金管理、工资发放、物资采购等板块自成体系,形成“信息孤岛”。如今,系统集成、协同创新已成新趋势。部分煤炭企业已实现对各系统统一规划,信息公开透明。大数据网络投用后,财务、采购、资金等各板块的决策者将发生角色转变,成为执行者,这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煤炭大数据前景明朗,但探索之路蜿蜒而布满荆棘。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都是解决未来煤炭行业两化融合的关键性问题,是煤炭行业实现升级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把煤采好,采得更安全、更清洁、更高效,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落脚点。煤炭行业内存在的障碍,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一一清除;煤炭企业内部存在的困难,需要通过企业认清现实与未来、做出既超前又可实现的决策来克服;对于国家层面的需求,需要煤炭行业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如此,煤炭行业应用大数据、享受数字红利,方可期可盼。

  (作者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化分会副会长)

资讯
今年煤炭产能再退出1.5亿吨
关注
开滦范各庄矿多措提升服务质量(图片新闻)
今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0%以下
我国煤炭行业尚处大数据探索阶段(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