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3月12日 星期一

风电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距离产业“天花板”尚远(代表委员面对面)

——访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

本报记者 董欣 卢奇秀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3月12日   第 06 版)

  编者按

  2017年,国内新增风电吊装总容量1958万千瓦,新增并网风电装机1503万千瓦,均较前几年有所下滑。经历过爆发式增长的风电产业如今是步入瓶颈期还是进入下一波爆发前的蓄力期?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风电仍有很大发展空间,距离产业“天花板”尚远。

     

  产业主攻三大方向

  在武钢看来,中国风电未来发展有三个方向:其一,海上风电市场;其二,低风速市场;其三,国际市场。这也是未来中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走出去”的重要方向。此外,数字化、智能化等创新技术的应用,也将有效提高风电产品开发以及运营维护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降低度电成本,为风电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去年,首批风电平价上网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作为新能源先行者,风电正为整个新能源行业探路平价上网时代。“风电平价上网是方向,按照国家战略,2020年将基本上实现风火同价,留给风电产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武钢表示,“在试点过程中,须积极总结经验,重要的是通过提升产品性能降低度电成本,而不是一味地压低设备价格。风电度电成本的降低最终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实现。”

  消纳问题“有解”

  实际上,近年来风电度电成本保持了较快的下降速度,但局部地区严重的弃风限电现象蚕食了风电项目的经济性,也阻碍了风电度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对此,武钢指出:“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互相鼓励、理解和支持。”

  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军者,武钢坦言,可再生能源发展离不开化石能源,“二者应该携起手来,互相协同,共同攻克产业难题”。此外,再加上主管部门针对性政策和措施的引导调节,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

  “当下,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和累计装机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依然不高,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问题仍亟待解决,这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考核仍以目标引导为主,缺乏强制性。”武钢表示。他建议,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分解到各级政府、电网和发电企业,使其成为强制性考核目标,明确相关主体应承担的义务。

  具体而言,首先,应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考核管理办法;其次,开展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再次,构建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为核心的运行调度机制。

  简化分布式能源项目审批

  我国集中式大型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已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分布式能源与丹麦、挪威等欧洲国家的发展相比,技术水平和商业化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在风电产业发展的“十字路口”,分散式风电被认为是下一片蓝海。武钢表示,风电机组由发电机、轮毂、叶片等大量旋转部件组成,安全要求高,相对分布式光伏而言,分散式风电项目审批手续更加复杂。

  为此,他此次专门带来了《关于推进分布式能源发展的提案》。据介绍,现阶段我国分布式能源发展的过程中,在项目核准、并网方案、土地、工程建设、就近消纳交易机制、项目融资等方面手续复杂,影响了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武钢指出:“目前实施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多是两种及两种以上能源组合的形式。开发商在办理核准手续时,要将一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拆解成多个子项进行核准。例如,风电走一套核准流程,光伏走一套核准流程,三联供再走一套核准流程,受理的主体、条件、手续、流程差异较大,导致了总体项目核准周期较长。”

  为此,武钢建议,应通过规范简化分布式能源项目的建设审批手续、制定并完善分布式电源市场交易方案、制定多能互补能源控制(调度)标准、构建多元化社会资本投资渠道等手段,推动我国分布式能源健康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张子瑞对本文亦有贡献)

装备制造业不回暖, 中国经济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代表委员面对面)
煤化工仍有诸多技术壁垒待破(代表委员面对面)
风电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距离产业“天花板”尚远(代表委员面对面)
输电成本过高严重挤压水电竞争力(代表委员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