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王瑞祥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2月26日   第 09 版)

  我国机械工业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作为机械工业核心,装备制造业具备了由大变强的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整体趋势向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持续推进、质量品牌实力大幅提升、国际化经贸合作逐步深化。

  装备制造业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良好表现,是落实强国战略、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的实践成果,也是迈向新时代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在稳中向好发展的基础上,我们也必须正视装备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困境,笔者认为当前装备制造业存在三大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大而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大与强的不平衡、量与质的不平衡、质与价的不平衡(优质不能优价)问题突出,其集中表现是大而不强。目前,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达到25%,位居全球第一。重点产品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位列世界前茅,产品数量、产能规模均十分可观。但除了个别行业外,产业整体上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

  另据专业研究机构统计,在公认的33项技术领域中,我国虽在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技术等一些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其它20多项技术领域都远落后于美国,特别是在前沿产业核心技术领域,与美国的差距在20年至30年间。另据研究,2015-2017年,美国信息处理设备和工业化装备增速是GDP增速的3-4倍。2016年全球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中国名列前茅,预测到2020年美国将重返领先位置。

  二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体现在结构性矛盾中。

  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是:产能规模与结构不平衡,体量大,但高端不足、低端过剩,供需矛盾突出;主机与基础支撑不平衡,基础技术及工艺与零部件配套滞后于主机,主配牵手产业链尚未形成;产品品种数量与质量水平不平衡,产品“有多有少、有长有短”,品种数量多,但质量和可靠性不高、知名品牌少;“走出去”步伐与国际化竞争力发展不平衡,国际产能合作把控能力不强,“走出去”整体水平不高,缺少国际话语权;区域协同与发展不平衡,中西部、东北老工业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带间相比,发展差距大,协同不够。

  三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发展程度和水平上。

  当前,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科技开发与投入不充分,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缺失,设计与成套集成能力欠缺,处在价值链低端;两化融合、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充分,数字化车间及智能化工厂等进展不快,先进试验检测加工等专用设备匮乏,自动化与产品质量控制水平不高,节能环保压力大;服务型制造与商业模式创新不充分,服务型制造收入占比普遍不高,生产销售模式创新不足,投资效益和盈利能力较低;融合发展不充分,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不足,与上下游产业、金融行业等跨界融合发展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充分,工匠精神的传播、培育与行业氛围营造不够,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有待深入。

  装备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表现,是多年来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反映,是发展进程中产生的规律性问题,也是下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正视和下决心解决的问题。

  新时代,装备制造业要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着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树立高质量发展的观念理念。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基本特征,也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必然选择。要把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行业喊响,作为长期的指导思想一以贯之。要深入分析、正确研判当前形势,既要看到困难和存在问题,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和发展前景,坚定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二要界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基点。进入经济发展新时代,装备制造业要由关注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更加注重效益增长和效率提高;要由注重产品数量,转向注重产品品质改进和知名品牌创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增强和产业链提升;要从以资源消耗、破坏环境为发展代价,转向高度重视节能减排,走绿色制造之路;要从侧重硬件投入,转向重视软实力建设,关注培育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先进文化的养成;要从单一提供产品,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推动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不断完善。各行业、各企业都要制定目标,分析本领域、本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表现,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找准着力点,制定好有效的措施。

  三要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要抓住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关键,集中做好“调结构、补短板、换动能”三篇大文章。要力求在调结构中,一手抓高端和基础的有效供给,一手抓中低端过剩产能的化解和退出;既抓产品的硬质量,也抓技术、服务与劳动者素质提升等软实力。补短板要力求瞄准瓶颈环节,对标先进水平,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打好攻坚战。换动能是要解决动力源和科学配置资源问题。要重点从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的调整和转换中寻求新动能。

  (本文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于1月30日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四届五次会员大会上的报告摘编)

资讯
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难题
“港航平9”海上自升式施工平台船交付(关注)
胜利油田大修队:抢修新年第一井(图片新闻)
继往开来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