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原油期货要“取势”更要“取实”(评论)

■王震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2月26日   第 01 版)

  中国原油期货的上市要义不仅在于顺应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之势,竞争亚洲原油基准价地位,还在于顺应全球能源结构新转型之势,提升我国在石油产业链高端获取价值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美国对中东等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区依赖程度的降低,这些热点地区地缘政治风险骤升,油价中的地缘政治风险溢价日益凸显。变化中的格局为我国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但也为我国参与全球能源市场定价权竞争提供了机遇。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六大原油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国与第一大进口国,对参与全球石油市场价格形成有现实基础和迫切需求,但长期以来碍于国内金融市场和原油市场开放程度不够,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随着2013年上海自贸区获批和2015年以来的原油进口权及进口原油使用权逐步放开,我国加快国际能源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原油期货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包含西北、东北、西南等陆上油气战略管道以及海上通道在内的多油源多气源格局。与此同时,我国主要石油公司积极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打造国际油气贸易中心,在区域乃至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其中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已在亚太、欧洲、美洲、中东、中亚等地区构建区域性国际油气贸易中心,专业化的全球资源配置与贸易运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我国已成为国际石油贸易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建设者,更成为亚太和中东等区域市场最主要的引领者,极大提升了中国在区域能源市场的影响力和主导权。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原油数量不断创历史新高,其中,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都位列我国原油进口前十大来源国,不仅保障了我国能源安全,而且也促进了这些国家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互利双赢。

  同时,面对国内炼油能力过剩加剧、市场竞争激烈等严峻挑战,成品油出口将定位为一般贸易,拓展出口市场已成一些炼油企业的必然选择。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推出国际性的原油期货,将为我国企业深度参与乃至重塑全球油气贸易市场体系、提升大宗商品市场话语权提供战略性机遇。

  稳步推进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既要“取势”也要“取实”,即在看到战略性机遇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石油市场化主体不够多、金融业国际化约束较多,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未来市场活跃度可能不够高的现实,要尽早部署应对之策。

  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成功经验和一些失败教训来看,要想建立具有国际权威性的定价基准,发达的金融体系、健全的监管体制、相对完善的石油产业链和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缺一不可。

  从设计的目标来看,上海原油期货是国际化的合约,市场的目标参与主体既包括国内的合格投资者,也包括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国际石油商和金融机构。但要看到在我国目前金融开放程度有限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情况下,要在短期内吸引大批国际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原油期货交易面临一定挑战,原油期货正式上市前的路演和宣传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同时,我国也要认识到短期内还是要立足国内石油生产企业、炼油商、贸易公司、金融机构以及与石油业务相关的企业。通过原油产业链知识和期货市场理论的普及,让我国具有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企业充分认识到不确定环境下参与原油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功能,让石油产业链上具有对冲风险意愿的企业通过各种可能方式积极参与进来,让与我国企业有密切合作的国际能源公司、贸易商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都是最为现实的工作。

  (作者系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教授)

原油探路期货国际化
数字化:光伏平价上网必由之路
德国“环保先锋”标签被撕
原油期货要“取势”更要“取实”(评论)
竞争性招标将主导光伏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