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2月05日 星期一

汪峰:汉水巴山的创新达人

本报特约撰稿 吴小慧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2月05日   第 24 版)

  汪峰,80后,2003年进入陕西安康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开始与银线、铁塔为伍,与汉水、巴山为伴。自此,安康的山山水水印满他的足迹,输电线路洒满他的目光。在“学中干、干中想”的他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不怕输的性格又让他在一个个问题和困难面前变身为创新达人。

  一线工作萌发创新梦想

  汪峰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14年间小本换了一个又一个,但不变的是,小本上总是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各式各样的工器具草图。在每个本子的扉页,他都郑重地写下一段话:“青春就是用来折腾的,如果总是安于现状,怕输、怕丢人,不敢尝试,那怎么对得起年轻二字!”

  2012年,在一次高空修补导线作业结束后,同事们在班后会总结工作时,有位老师傅说:“双分裂导线上起吊飞车总是容易倒向一侧,上下很不方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要是这个问题能解决好,工作起来就便利多了。”刚从飞车上下来的汪峰对此也深有感触:“如果起吊时能保证导线不歪不斜就好了。”望着头顶高高的导线,他大脑里的创新梦想发了芽……

  一个个夜晚,只有案头的那盏灯光见证着汪峰画出的一张张雏形图。终于,通过反复实验修改,他设计出了“双分裂导线起吊飞车装置”。新设备一投入使用,起吊点就移到两条线中间,平衡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看到同事们满意的目光和竖起的大拇指,那一刻,汪峰比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都要快乐!

  “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小小的创新,就可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大问题,让工作越干越好”的甜头,增强了汪峰对创新工作的信心,也让他在创新之路上越挫越勇。在紧接着的两年间,他主持和参与的另外3项创新成果也陆续获得国家专利。

  2015年,安康供电公司对77系列杆塔进行防倒塔断线包钢补强工作,传统的加固工具繁重、操作繁琐,每一基塔材更换需9个人8小时才能完成。对此,汪峰提出了全新的使用旁路更换塔材包钢装置构想,经过因素分析、提出方案、可行性分析、加工实验后,现场应用实现每基铁塔加固只需4个人2小时就能完成,费用也由2930元下降至1040元。该成果的应用大幅节约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安全性,并在陕西省范围内得到推广。

  2017年,汪峰牵头组建了“巴山钢塔侠”创新团队,带着“一种旁路式更换塔材的装置”创新项目,团队一举荣获国网第二届群众创新实践活动决赛优秀成果三等奖,创造了安康供电公司群创活动在国网级别的最好成绩。

  扎根基层、一线工作,是汪峰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为了不断创新创效,他注重边工作积累实践经验,边加强理论学习。“说错了没关系,想法不成熟可以再改进,就是为了把工作干好。输不丢人,怕才丢人!”正是对工作有这样一份朴实的热爱和较真的态度,让看似枯燥繁重的输电线路运维工作成为他创新的舞台,而他小改小革的灵感源泉则是那些被他屡屡“挑刺儿”的工器具。

  每当被问起创新经验时,他总是直言不讳:“其实,我创新并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是想通过小改小革来解决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提高现场操作效率,让我们输电工人更轻松地把工作干好罢了。”

  青春无价 让爱传递

  在个人专业成绩取得累累硕果的同时,汪峰主动承担起专业技术“传帮带”重任,并在输电线路防外破、用电安全知识普及教育等方面履行电力企业员工应有的责任。

  工作之余,汪峰还将一颗爱心投入公益事业,多次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加安康市义工联合会组织的公益活动,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网青年形象,特别是在关爱留守儿童和校园安全用电宣传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针对在偏远山区巡线中发现的困难家庭,汪峰积极和安康义工联合会联系,并筹划“学雷锋、走沿线”和“让青春闪光、让爱心传递” 系列活动,利用检修工作空余时间和节假日,号召部门青年走进线路沿线贫困家庭进行帮扶。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汪峰始终立足岗位,勇于创新。他的创新精神正带动身边的青年员工们,依托着安康供电公司输电创新工作室发挥更大的辐射效应,温暖和感染着更多人在有限的青春进行无限的奋斗。

资讯
汪峰:汉水巴山的创新达人
关注
山东电力检修:打起十二分精神铸坚强电网
长治供电“四新”发展战略获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