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8年02月05日 星期一

央企整合、公司制改制持续推进(能源舆情观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董晋之 吴 倩 《 中国能源报 》( 2018年02月05日   第 08 版)

  表一

  表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岁末年初,能源央企整合速度不减。国务院批准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成为继中电投与国家核电、神华与国电之后的央企整合第三例。另外,随着国家电投完成更名,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和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等“两网”和五大电力公司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制。

  行业政策层面,《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定价办法(试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试行)》和《关于制定地方电网和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有力推动浅层地热能开发与输配电价改革。

  另外,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和国家电投四大发电集团联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折射煤炭供应不足的严峻性,使煤电矛盾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数读能源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通过梳理2018年1月能源行业十大话题、能源领域精彩言论、热门能源企业以及新近出台的能源行业新规新政,解读当前能源舆情热点。

  (表一、表二)

  

  行业热点事件传播解析

  6部委力推地热开发利用 促进北方燃煤减量替代

  1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促进北方采暖地区燃煤减量替代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方针,统筹运用相关政策,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北方采暖地区为重点,到2020年,浅层地热能在供热(冷)领域得到有效应用,应用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在替代民用散煤供热(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区域供热(冷)用能结构得到优化,相关政策机制和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浅层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咨询评价、关键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服务等产业体系进一步健全。

  此外,《通知》指出,鼓励相关地区创新投融资模式、供热体制和供热运营模式,进一步放开城镇供暖行业市场准入,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浅层地热能开发。鼓励投资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实施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鼓励金融机构、融资租赁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支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首先,媒体和业内专家均认为《通知》的出台有望促使地热能产业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表示,地热能产业将籍此迎来发展春天。国金证券表示,“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地热资源开发有望掀起一轮热潮。

  其次,媒体和业内专家就《通知》的出台对地热能相关产业的积极影响进行了解读。有业内人士表示,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技术和设备也必不可少,有望带动地热开发技术服务及核心装备供应商的业绩增长。

  此外,媒体和业内专家对地热资源相对传统能源的优势做了介绍。有供暖企业负责人认为,一般而言,浅层地热能开发投资比煤炭供热初期投资要少。但如果分规模看,太小或者大型的项目初期投资优势不是很明显。另外,浅层地热能开发比燃气初期投资大,但是运营成本有很大优势。

  “两办法一意见”出台输配电价改革全面完成

  为纵深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建立规则明晰、水平合理、监管有力、科学透明的输配电价体系,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定价办法(试行)》《跨省跨区专项工程输电价格定价办法(试行)》和《关于制定地方电网和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的指导意见》(下称“两办法一意见”)。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两办法一意见”的出台,是建立输配电价监管体系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制定相关价格水平的基本规则,是实现政府对垄断行业有效监管的重要基础。将有利于促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在更大范围内消纳,有利于促进东、西部电网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电网和增量配电网的健康发展。

  不少媒体发文称,“两办法一意见”的出台,为省级输配电价改格奠定了基础。有行业专家称,由于各地区存在差异,跨省和区域的输电价格改革仍然存在一定难度。不过,此前省级输配电改的完成,已经积累了大量核定经验与基础,跨省输电价改革推进的把握较大。

  此外,众多媒体聚焦“两办法一意见”是否有利于降低用电成本。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两办法一意见”规定,区域电网输电价格,在按“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核准准许收入后,按两部制电价形式确定。以两部制清晰核定价格,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但微信公众号“能源圈”提出不同观点称,在供过于求形势下,发电企业通过竞争机制销售电量,确实可以起到降低电价的效果;但电力市场化后,电价是升是降,主要取决于成本变化、供求规律和竞争情况。

  四大电力集团联名上书发改委 煤电联营成业内关注焦点

  1月,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和国家电投四大发电集团联名向国家发改委提交《关于当前电煤保供形势严峻的紧急报告》(下称《报告》)称,由于煤炭供应不足,全国统调电厂库存水平快速、大幅下降,保供风险急剧增大。恳请国家发改委从资源与运力两方面大力协调和给予支持,尽快采取措施对煤价进行调控,让煤价整体回归绿色区间。四大发电集团还在《报告》中表示,目前燃煤电厂面临保供风险,受煤价上涨影响,不少燃煤火电厂资金链已经断裂,还有不少已经面临银行停贷、限贷、无钱买煤的困难局面。

  不少媒体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煤价问题,还得持续加大有效供应,即持续释放产能,增加运力提高跨区调运,阶段性放开进口煤供应。

  此外,更多媒体提出并探讨煤电联营是否可以解决30年之久的煤电矛盾。《北京青年报》发文称,此次向发改委上呈紧急报告,五大发电集团中最大的国电集团作了“壁上观”,原因是它在去年已完成对国内最大煤炭央企神华集团的合并。从竞争对手变成自家兄弟,锱铢必较改为通力合作,采煤发电新集团一盘棋运作。作为重组所派生的溢出效应,煤与电30年之“结怨”,将在悄无声息中被化解掉大半,从而使挖煤与发电两大能源领域都得到良性发展。

  也有媒体就此提出不同观点。有观点认为,煤电一体化是大趋势,但不是解决煤电矛盾的核心方法,煤电联产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不能解决产业链或行业的问题。全面推行煤电联营也容易形成新的垄断,全面推广这种模式将是煤炭、运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一种倒退。

  《报告》使煤电矛盾再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受到业内的高度关注。据统计,仅4天时间,媒体报道量就超700篇次。

  

  热门企业聚焦

  中核集团与中国核建重组  央企整合第三例落地

  国资委网站1月31日披露,经报国务院批准,中核集团与中核建集团实施重组,中核建集团整体无偿划转进入中核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这一重组将是能源行业继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国电与神华合并后,第三例落地的央企合并重组,98家央企由此将缩减至97家,军工央企减少1家。核电产业由此将迎来“新三角”格局,即新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三足鼎立。业内专家表示,从核能技术研发、核电发展的角度看,中核集团与中核建两大集团打了多年的“配合”,合并为一家后核心竞争力将明显提升。

  国家电投更名 完成公司制改制

  1月17日国家电投网站消息,国家电投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按期完成公司制改制。改制后公司成为国有独资公司,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国家电投深化改革工作进入新的阶段;也为国家电投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奠定了基础。公司名称变更后,原有业务、资产、资质、债权债务均由改制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继。

  媒体称,南网、国网,华能、华电、大唐和国家电投等“两网”和现存的五大电力公司于近3个月内全部完成了公司制改制。

  石化油服减亏  国际油价上涨或带来业绩拐点

  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预告进入披露期。石化油服1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2017年度业绩预计亏损人民币106亿元左右。扣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后,该公司2017年度业绩预计亏损人民币104亿元左右,上年同期亏损161.14763亿元。

  石化油服在预告中表示,虽然2017年国际原油价格同比明显回升,境内外油公司的上游勘探开发资本支出较去年有所增加,公司主要专业工作量和主营业务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但由于固定成本较高,主营业务毛利率仍为负。

  据相关规定,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这意味着石化油服在2017年年报发布后,将面临退市风险。为应对亏损困境,石化油服拟通过非公开发行A股和H股股票,募集8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其最大控股股东中石化将认购39.4亿元,管理层认购约6000万元。有业内人士预计,2018年国际油价有望持续上涨,油服公司或将迎来业绩拐点。

  

  精彩言论

  (图一、二、三、四、五、六)

央企整合、公司制改制持续推进(能源舆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