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增强管道应急能力 保障城市用气安全

专家呼吁加快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

本报记者 李倩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2月25日   第 13 版)

  近日,天然气供应紧张局势引起多方注意,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改革成为业界共识。12月16日召开的第二届能源企业高层论坛上,多位专家强调,“要加快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

  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意味着三大石油公司、省网公司的管道与各种气源相联接,从而可使城市有多个气源,为城市稳定供气用气提供多重保障。

  “全国天然气管网完全互联互通后,调气能力及灵活性会增强。就像公路铁路一样,路路连通,从一地到另一地会有多个路径可选。”论坛上,中石油规划总院高级工程师蒲明表示,加快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可以增强资源调配灵活性,有利于市场保供。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天然气管网总里程达6.8万公里,总输气能力约2900亿方/年,形成了由西气东输系统、陕京系统、川气东送系统、西南管道系统为骨架的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联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

  但由于天然气管道归属不同,再加上区域性管网不完善,管网之间没有完全互联互通,关键时刻难以发挥调峰保供作用。例如中海油的深圳迭福LNG接收站,“因没有外输管道而没有投产,而其距离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只有30公里左右。” 与会的业内人士说。据了解,深圳迭福LNG接收站建设规模300万吨/年,若能与西气东输二线互联互通,冬季可为北方采暖季调峰用。

  另外,目前我国LNG接收站气化后的天然气大都就近供应,只有少量接入大管网系统,沿海输送干线还没有形成。蒲明表示,如果两条管道交叉或并行,引联络线将其连通,其中一条管道上游事故停输时,可由另一条管道上游紧急增供,从而保障事故管道下游用户基本用气需求,增强管道应急保障能力。如去年“7·20”川气东送事故,西二线通过与之相连的联络线紧急调气注入川气东送管道,保障了川气东送事故点下游武汉用户的用气。

  此外,记者了解到,在个别地区,还存在天然气管道重复建设现象,浪费土地资源和资金的同时,造成管道无序竞争,对企业运营造成不良影响。强化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意识,有利于企业在进行管道规划时更加科学有效。

  今年冬天,由于中亚向我国的供气量计划内大幅减少,再加上北方“煤改气”推行致使天然气需求量大增,全国大部分地区供气紧张并已扩大到华中地区。为应对供气紧张形势,三大石油公司纷纷采取互联互通等多举措保供。

  12月以来,三大石油公司在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通过各自的管道、设施进行资源互换,增加北方取暖地区天然气供应。其中中海油在浙江地区替换了中石化的100万立方天然气供应,以调配更多资源支持民用燃气供应;中石油和中海油已互通两条输送管线,串换资源量目前接近1000万立方米/天,预计未来将达到2000万立方米/天。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理事长助理迟国敬表示,今年的“气荒”现象让国家和上下游企业意识到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的必要性,对早日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资讯
当好煤改气工程建设的排头兵
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步稳蹄疾
专家呼吁加快实现全国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