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岳西关停拆除小水电事件,发生在一县,影响在全国。这一事件深刻反映出,我国在发展理念转变过程中正面临着一个“大考验”,那就是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时,务必清算好、处理好“历史欠账”,特别是在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时,要妥善解决此前特定发展阶段产生的环保遗留问题。面向未来,绿水青山与经济发展、扶贫攻坚并不矛盾,因噎废食不可取。
岳西县小水电事件中的17家电站均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疑问:17家电站建在保护区里是否违法?如果不违法,为何关停、强拆?如果违法,为何电站当初能够获批建进保护区,且能正常生产十多年而不被查处?
但不管答案是哪一个,当地县政府都已处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这种“历史欠账”,不独岳西县也不独小水电行业有,在我国能源、环保领域此类问题比比皆是:有的保护区里人头攒动、出入自由,已经没有了保护区的样子;有的保护区主要保护物种竟然早已难寻踪迹,失去了保护区的意义,但这种保护区的存在却阻碍了水电、风电等能源项目的建设,迟滞了经济发展和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的大型煤矿虽是先进产能,却是“未批先建”的违法企业,更何谈环评等手续;有的煤电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改造,但在改造过程中,相关部门又出台了新的环保标准,让企业进退失据。
我们要意识到,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到全面重视生态环保,理念的转变不可能让积累数年的“沉疴旧疾”凭空消失,而更可能是让其集中暴露。
面对历史欠账问题,虽然,一面是法律条文的严格规定,一面是绿色发展的刚性要求,二者都不容商量,但是,诸多具体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还需实事求是,冷静协商。
一方面,当岳西县环保局指责电站业主没有竣工环保验收等手续时,作为地方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可曾扪心自问,自己明知道电站处在不该建设的区域,却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让其正常生产十多年,政府可有尽到监管之责?是否应该承担“懒政”之责,为“欠账”“买单”?
另一方面,虽然小水电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确有功绩,有的甚至成为了当时经济发展的“急先锋”,促进了地方财政税收的增加、就业的增长、用电难题的缓解,但在新发展理念面前,随着环保政策加码,随着环保督察的深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小水电也需要适应时代变化,严格依法合规经营,要做到法律手续一个也不能缺。对于确属要关停的,业主也应该理性面对。
历史遗留问题通常积累时间长,也往往错综复杂,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因地制宜地解决,而不能简单、强行地“一刀切”,一竿子打死一个行业。况且,在法律底线之上,也应有人性化的考量,而友好的协商、合理的赔偿都应是题中之义。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水电虽小,但历史问题多,不容小视。在环保督察、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各地要将小水电、煤矿、煤电等企业的历史功绩、遗留问题与政府部门自身的“历史欠账”统筹好、合计好,合法合理合情地解决这类企业的发展与环保的问题,不能让违法行为“漏网”,亦不能让历史功臣“背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