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产能调控不妨“多监少管”(评论)

卢彬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1月13日   第 11 版)

  从几年前港口煤炭库存积压、电厂采购热情不高,到去产能后煤价飞涨煤电减利,再到今年煤炭供应紧张煤电亏损,煤与电像坐上两辆坡度相反的过山车,或背道而驰,或针锋相对,不断顶牛。手心手背都是肉,面对两个关系民生的支柱产业,相关部门依然缺乏统筹兼顾的顶层规划,而过分依赖短期调控。

  今年,煤炭行业1.5亿吨的去产能任务已超额完成,成效颇为显著:1-8月,煤炭行业利润总额总体增长21.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暴涨逾9倍。然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东北地区普遍承受了供暖季煤炭供应紧张的压力,缺口一度超过4000万吨。煤本是市场煤,但其自我调节能力却在逐渐淡化。且不论煤价升高苦了煤电,从“276工作日”到“330工作日”,从恢复“276工作日”又到逐渐放开,煤炭行业尚未形成一个能自我调节的运行机制,仍在靠频繁的行政命令调整。所以,尽管利润激增,煤炭行业还称不上“健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报告也指出,多数煤企扭亏但尚未脱困。

  “市场煤”如此,“计划电”亦然。根据目前官方的说法,煤炭、钢铁仍为“过剩”产能,而煤电过剩仍只谈“风险”。虽然煤电利用小时数有所回升,但在可再生能源迅速发展、煤电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煤电相对过剩已是事实。2016年防范煤电过剩风险政策出台,有效遏制了煤电扩张势头,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缺乏合理规划:淘汰关停机组的参数越来越高,标准从5万、10万到30万千瓦,在一味追求大容量高参数的同时,煤电资产的效益是否真有相应提高?

  理论上,高参数意味着高效率和低能耗,但小机组调节性能更为灵活,且多数已收回投资,一律关停后造成的资产损失值吗?高参数大机组成本回收至少二十年,清洁能源崛起分羹煤电市场份额,高煤价低电价又进一步挤压度电利润,成本回收周期势必延长。据业内人士称,某些火电大省,百万机组总负荷常年不到一半,大机组负荷不够高,节能环保的优势就无从体现,这又是新的浪费!

  需要承认,行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行业实现转型优化,但对具体产能的频繁调节,实际上反映出整体规划的缺失。无论是直接调节产能与价格,还是撮合煤电长协或鼓励煤电联营,都只是平息具体纠纷的途径,行业间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根除。煤炭大刀阔斧去产能、电力市场激烈竞争,两个行业都伤了“元气”,恰逢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的关键节点,只有理清煤与电各自的发展需求,并将两个行业统筹兼顾,制定一套着眼全局、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可自我调节的市场秩序,配套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行和调节机制,才能实现煤与电的动态平衡。

资讯
水库大坝安全风险引关注
关注
老挝南欧江二期工程实现大江截流(图片新闻)
煤电控产能见效 经济性仍待改善
产能调控不妨“多监少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