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做“一带一路”能源建设排头兵
推动世界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

晏志勇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1月13日   第 02 版)

  世界能源治理需要中国。中国电建将发挥“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独特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世界电力能源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及消费大国,中国企业应更多地从全球视角出发,寻求在全球能源治理新形势下应发挥的角色及作用,科学组织与应对。

        

  非常荣幸能够当选“2017中国能源年度人物”。这个奖项虽然是我的名字,但在内心深处,我深深地铭记着,这不是晏志勇个人的荣誉,而是我们能源界、电力界,特别是水电界整个团队,所有辛勤从事科技研发、规划设计、施工建造的同志们的荣誉,更是20万中国电建人共同的荣誉。这个奖项是对中国电建近年来改革发展成绩的肯定,我仅仅是代表大家来领这个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电力事业,对能源电力事业给予了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习总书记亲自主持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鲜明提出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和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发展战略思想,高屋建瓴指明了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方向目标。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数次提及能源电力,指出过去五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总书记要求加强电网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是能源电力发展的总纲领,是我们在新时代能源发展的新构想。

  下面,我就《做“一带一路”能源建设排头兵 推动世界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谈三点体会。

  世界能源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

  在习总书记能源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通过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世界各国深化能源合作,参与能源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正确认识全球能源和经济格局变化,准确把握新一轮能源革命趋势,充分发挥央企在电力和能源发展进程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世界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看,新一轮能源革命呈现出“三化”的基本特征。

  一是能源供需更加趋于多极化。当前,新兴市场国家将带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20年世界能源消费年均增长1.4%左右,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相关国家国民经济发展带来驱动力。亚洲、南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将不断推进,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对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从能源消费格局来看,世界能源消费中心加速东移,亚太地区正在成为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极。从能源供应格局来看,美洲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国际油气产量的主要增长极。据统计,它将在2025年左右超过中东,成为最大的石油供应区。过去十几年油气供应一极独大的格局已经成为历史,多极化的能源供需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能源结构更加趋于低碳化。在世界能源消费格局中,以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能为代表的常规能源,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都在被广泛利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以煤炭为主的格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煤炭为主的格局,过渡到目前的多元能源消费格局。

  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超过同期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量的总和,成为新增电力装机的主流。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火力发电所占的比例将持续下降,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电力将不断上升。同时,秸杆、垃圾等发电技术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

  三是能源系统更加趋于智能化。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为世界能源转型和互联互通提出了中国方案。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引擎和最好载体。“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能源和需求分布不均衡,但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互补性强,通过能源电力互联互通,体现出新时代能源配置的智能化。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以及智能电网等技术的快速突破,能源开发利用生产消费全过程智能化的水平快速提升,分布式智能供应系统在工业园区、城镇社区、公用建筑和私人住宅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用能主体参与能源生产和市场交易,智能能源新业态初见雏形。

  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为世界电力能源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世界能源治理需要中国。电力建设(规划、设计、施工等)能力和业绩位居全球行业第一的中国电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央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发挥“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的独特优势,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为首要,制定了“国际业务集团化、国际经营属地化、集团公司全球化”三步走的国际发展战略,以“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先进、质量优良,风险可控、效益保障”的理念,积极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世界电力能源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高端切入、规划先行,真诚奉献中国方案。

  中国电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为目的国研究制定问题解决的总体方案。改变过去仅为“拿项目”、一切跟着所谓项目信息的“云”在跑的作法。针对发展中国家多为在严重短缺的情形下急于应急建设,因缺乏统筹规划,可能因当前的应急不当而给未来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损失或重大障碍的情况,我们注重发挥理念和技术的优势,主动甚至免费为目的国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为其研究编制国家或区域的行业发展规划。

  通过研究编制规划,一是能为目的国政府提供更好统筹当前应急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同时又使其体验到更加负责任的中国企业提供的急需又具战略价值的服务,进而增强其对中国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二是我们可以系统了解目的国行业发展需求、发展条件、发展计划,进而使中国电建在目的国的发展布局、市场开发、选择获得有效项目等更具有针对性、目标性和有效性(包括优先性);三是我们可以根据结合目的国的需要和能力,结合我国装备的特性,提供能较好融合当地的装备,同时通过EPC工程总承包或建议,为我国装备“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四是我们可以为我国政府和中国企业提供需要的服务。目前,中国电建受我国有关部门、机关或有关国家政府的委托,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有30多个国家或其所属区域的能源电力、水利水电、新能源等发展规划。

  二是坚持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倾心打造精品工程。

  中国电建目前拥有全球50%的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致力于为“一带一路”建设设计建造优质项目并提供优质服务,更好满足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坚持技术创新,从传统设计到数字化集成设计,从传统粗放施工到精细高效施工,从生产制造到生产、研发、服务一体化,从传统工程承包到施工总承包和投资承包,从单一领域施工到相关多元施工转型,一体化、全产业链的资源配置成为我们的核心优势。

  中国电建一直本着承担项目一定对目的国人民、社会和环境负责的原则,一定采用符合目的国实情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如果目的国有关质量、安全、环保的标准低于中国标准,我们也会积极建议,说服其采用中国标准,以此来保证工程经得住历史考验。

  我们先后承建了拥有世界最长大坝的苏丹麦洛维大坝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25万千瓦,相当于苏丹全国现有装机容量的2倍以上;我国首个援外大型河流规划技术合作项目——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河综合规划项目;厄瓜多尔历史上外资投入金额最大、规模最大的水电站项目——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建成后将满足该国1/3人口的用电需求;海外控股装机已经达到300万千瓦。

  2004年以来,中国电建在海外承担的火电、水电、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同时,我们十分注意充分发挥我国机电设备的优势,并极力促成合作国采用,目前共有约240亿美元的中国机电设备出口。

  三是坚持风险可控、效益保障,注重突出社会效应。

  中国电建尽量做到科学研判、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发挥。中国电建开展业务的国家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不少国家经济十分落后、政局不稳、社会动荡、安全堪忧,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安全风险隐患极大,还可能因西方势力别有用心的暗中作祟加大风险。

  面对这些客观环境,我们虽然有着迫切获取项目的愿望,但坚决贯彻国家战略,不断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科学研判和防范能力,坚决防止不顾风险而盲目为之甚至恶性竞争的行为发生,着力形成非特殊使命需要,明知要发生较大亏损或有不可防控并不可承受的重大风险的项目,坚决不投不干的坚定理念和原则,保证投资或承担建设的项目能获得合理的经济效益,保障我国资产、人员和形象安全。

  同时,我们不断加强在项目所在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争取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一是严格依法守规经营生产,避免涉入灰色黑色领域;二是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尽可能地优化方案,以保证项目的效能和效益发挥;三是进一步高度重视安全与环保,明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如果项目所在国的生产安全和环保标准低于我国标准,采用我国标准;四是尽量聘用当地员工,带动项目所在国的就业;五是加强对当地员工的培训,传授技术、培养项目运维和管理能力,为提升项目所在国的技术和能力发挥作用、做出贡献。

  在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的同时,为体现中国新大国的风采,也为体现中国中央企业一种新的责任心、使命感,所以在研究风险效益时,不仅考虑企业的风险效益,同时也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项目所在国建设这个项目可能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的风险和效益,以促成企业和当地风险收益的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所提出来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走出去”参与世界能源治理科学组织与应对

  在G20峰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作为全球能源生产及消费大国,中国企业应更多地从全球视角出发,寻求在全球能源治理新形势下所应该发挥的角色及作用,科学组织与应对。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多数油气水电资源丰富,能源电力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制定“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规划,并据此制定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骨干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行动指南,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形成“专业的事由有能力的专业企业做”的规矩,支持不同“专业”的企业根据需要“编队出海”,增强综合能力和竞争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

  我们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即为了响应亚洲某个国家当前的电力需要,也投资了燃煤电站。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该国的煤炭由于含硫量有点高,不适于发电,但该国没有天然气,只是采取应急措施建设了燃煤电站和燃气电站,以解决因缺电而产生的民生问题。我们研究认为,这种模式长期发展下去,自然会带来安全隐患和价格问题。但这个国家有着丰富的水利发电资源、风力发电资源、太阳能光伏发电资源,所以我在拜会这个国家主要领导人时,就把我们的研究成果提出来:在做好应急的同时,立即着手研究该国起码到2030年的电力发展规划,以便更好指导开展该国水电前期工作和建设工作。最后,该国政府接受了我们的建议。

  我想以这个例子来说明,我们中国企业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应该注重通过高端切入去提供科学规划的服务,既有利于所在国,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能源联系,加强各国之间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和对接,探讨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俱乐部。在“走出去”的同时,中国企业要加强能源科技研究,开展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联合攻关,推动重大项目、先进标准和工程服务合作,积极分享先进的工程技术,让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共享能源发展带来红利。

  的确,总书记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三共”原则之一,就是要“共商”,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达到共商,有了共商我们才能更好地在全球能源治理进程中贡献好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是推动文化融合。国家引导和支持中国企业在稳步“走出去”的同时,更要真正“走进去”,植根于所在国并加强跨文化融合,赢得政府的信任和当地民众的支持,这既有利于企业更好发展、树立更好的中国企业形象,也有利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化企业目标的实现。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我们既要展示中国的先进文化,更需重视当地的文化,找到相互可以融合的契合点。文化的融合也是共商必不可少的基础。通过这样的融合,也能使所在国政府和人民能够更好得认识中国和中国企业,让他们认为“中国企业是中国的,也是我们国家的”。这也更利于保障“一带一路”建设的目标、追求的实现。

  四是重视水力水电。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和电,然而水和电资源分布不均,必须通过建设必要的水利水电工程,才能够使其自然的资源积极转化,以更好适应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水电工程在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同时,还可合理提供水资源、防范洪水等自然灾害,带动建材业拉动就业,促成移民脱贫,体现了水电更强的普惠性,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急需并容易接受的。中国作为世界水电发展的引领者,应把水电建设纳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拿出我们优质的产品和能力,更好服务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

  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进世界能源革命,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能源革命战略思想,在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做“一带一路”能源建设的排头兵,为推动全球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自己的贡献。在此,也衷心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作者系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17中国能源年度人物”当选者。本文根据其11月10日在由中国能源报社主办的“2017中国能源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暨“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做“一带一路”能源建设排头兵
推动世界电力能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