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0月30日 星期一

地炼勿触“违法失信”红线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0月30日   第 14 版)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宝塔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延长储气建设期限有关问题的复函》,由于承诺履行不到位,触碰了监管红线,宝塔石化进口原油使用量被大幅削减。这是自2015年2月9日地方炼厂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以来的首张罚单。

  细细数来,短短两年时间里,国家对地炼行业的监管从未放松并日趋严格。国家发改委先后发布了《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有关原油加工企业申报使用进口原油问题的通知》,此后国家发改委等20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对石油天然气行业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为行业监管上了“紧箍咒”。

  “提供虚假材料或隐瞒真实情况”,“未按承诺淘汰落后装置、建设储气设施”,“未履行承诺、擅自新建、改扩建炼油装置”、“擅自对外销售原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经公安消防部门依法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是其中五条不可触碰的底线,更是监管的红线。

  规矩能否发挥作用,关键还要看落实。从此前国家发改委召集相关地炼企业所做的口头“训诫”到此次下发正式文件再到开出罚单,表明监管层践行无差异化严格监管的决心。

  对地炼行业放松了口粮源头,也一定程度上松了思想上的弦。

  但是“红线”没有变“虚线”,这张罚单也不冤。

  地炼行业的崛起有历史因素的积淀,更借助了政策扶持的东风,但目前还远未形成完善的信用体系,违法失信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地炼行业乃至油气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油气改革深入的步伐。

  这种未能达标的失信不同于重大贪腐案件和重大安全环保生产事故令人振聋发聩,一旦放任积少成多又会成为决堤的蚁穴,不容忽视,因此监管必须从严。企业的诚信、信用不能饱受质疑,行业更不能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此次宝塔石化受罚,是因为其曾经信誓旦旦地承诺2015年底前完成国V标准汽柴油质量升级,并且建设2亿立方米LNG储气设施,结果在核查评估中发现承诺未兑现,2亿立方米LNG储气设施迟迟没建成。因此,400万吨/年的调减量可见国家对炼油厂的监管已经日渐严苛。

  不过发改委也并非“铁面无情”,在调减用油数量的同时,也敦促宝塔石化应不迟于2019年8月20日建成储气设施2亿立方米,且表示,该储气设施建成后,将另行研究恢复相应进口原油使用量,对于领罚的宝塔石化来说,“解药”握在自己手上。

  据悉,目前还有另外三家地方炼厂“瑟瑟发抖”。在已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的29家炼厂中,与宝塔石化一样承诺建设储气设施的厂家还有三家,分别是菏泽东明的5000万立方米项目,潍坊中化弘润的5600万立方米项目,以及淄博汇丰的1亿立方米项目,目前这三家都未建设相应储气设施,或许罚单也已经在路上。

  有观点认为,自2015年5月份以来,国家先后对29家民营炼厂下放进口原油使用权,数量并不多。 而2016年之前使用权下放则很“慷慨”,2015年仅上半年就有13家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而2016年以后,国家明显放缓了下放的步伐,2016年全年获批的厂家数仅6家,再加上目前进口原油使用权已停止申请,民营炼厂生存空间遇到空前挤压。

  诚然,纵观行业,上有三大石油公司占领成品油出口市场,下有国家严格控制进口原油使用权,民营炼厂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中杀出重围实属不易。但“我弱我有理”的念头切不可有,最务实的方向就是在淘汰落后产能、税费及原油使用方面做到没有纰漏,同时扩大炼油能力,自我监督严于律己,别无他法。

  罚单绝非只是威慑,而是要让监管“红线”今后继续 “带电”,让从业者不敢碰、不敢踩,成为保护行业良性运转的利器。

资讯
地炼勿触“违法失信”红线
关注
中海油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三成
中原油田采油气工程服务中心“双百”赢市场(图片新闻)
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累计供气逾35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