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刮瓦大工匠

——记广西水电集团宜州电厂退休职工罗禄康

特约通讯员 韦善群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10月16日   第 28 版)

  罗禄康近照
  温阳/摄

  此瓦非彼瓦。刮瓦,不是跟砖头瓦片打交道,而是火电、水电机组发电机导轴承瓦面处理及调整不可或缺的一项专业技能。在广西水电集团宜州电厂,有一位技术能手,43年,苦研“刮瓦”技术,练就一手绝活,倾情带徒传授。他就是罗禄康。

  

  “我很喜欢《咱们工人有力量》这首歌。工人有力量,就要有技术。学会一门技术,练就一身本领,人自然就有自信、有力量了。”罗禄康用半生的工作经历,诠释了“真本事才是王道”这句老话。

  百里挑一:初中生变技术师

  1970年,初中毕业的农村小伙罗禄康,被公社推荐参加广西宜州洛东电站建设。“听说去建设电站,就像上前线打仗一样,很激动。到了现场,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昼夜不停开工,场面那叫一个壮观,无法形容。”回忆刚建电站的情景,罗禄康记忆犹新。

  3个多月后,吃苦耐劳的罗禄康从5000多名农民工中脱颖而出,正式转为电站工人。“第一批只转了30多人。我太幸运了。”罗禄康感慨不已。

  1971年,洛东电站1号、2号机组相继发电。然而,有100多名职工的电站,却几乎没有维护人员。

  罗禄康暗下决心,从“零”学起。每当电站请外来技术人员做机组检修时,他就主动与师傅们交流,和工友们一起偷师学艺,打下了检修知识基础。

  一晃近10年,罗禄康慢慢悟出了门道,完成了洛东电站机组检修最初的技术积累,逐渐摆脱了对外依赖。

  1995年,面对更换16台冷却器、预算30多万元的机组冷却器改造方案,罗禄康说:“不用更换,改造即可,我来负责。”他和几名技术人员一头扎进车间,逐步对铜管、油管隔板、油路循环系统等进行改造,仅用1万多元就彻底解决了问题。直到今天,经他改造的冷却器还在正常使用。

  苦心孤诣:刮瓦工成大工匠

  “眼高手低,没有长期磨练,没有毅力和经验,刮瓦根本做不好。”罗禄康坦言。

  这门技术学不好,检修工作就做不好,罗禄康下定决心要迈过这个坎。

  起初,他上班请教师傅,下班拿废瓦练习,很快发现,闭门造车无济于事;后来,他和工友们边交流、边练习,大有进益。

  “刮瓦作业,要求很高,瓦面哪侧刮深,哪侧刮浅,不懂机械结构和受力情况,就会出大问题。刀具也有讲究,得分清楚,事后还必须仔细研磨维护。”说到刮瓦,罗禄康侃侃而谈。

  经过长期磨练,罗禄康的刮瓦技术越研越精,练就了一手绝活,每年电站的机组检修工作,都由他和徒弟们共同完成。手艺日渐精进,声名远扬四方,很多对外检修工程项目,也会请罗禄康指导解决。

  薪火相传:名技师出高级徒

  2000年,洛东电厂和拉浪电厂合并为宜州电厂,罗禄康担任维护班负责人。凭借多年的经验积累,他成了电站的 “百科全书”,什么疑难杂症,都能妙手回春。

  培养年轻人是罗禄康的心愿。“我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技术全部教给愿意学的人。”他言传身教,遇到问题就在现场与徒弟们一起研究解决方案,毫无保留地把多年钻研的“刮瓦”技术传给下一代,许多徒弟都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

  企业“十大优秀员工”、“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罗禄康谦逊地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员工。”

  如今,罗禄康退休不退岗、退身不退心,接受返聘,继续作宜州电厂的技术“舵主”,诠释着鞠躬尽瘁、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

为祖国歌唱 为企业祝福
关注
文化支撑主业发展(文明单位风采)
全国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中国能建创佳绩(资讯)
刮瓦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