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8月07日 星期一

中国石化:念好产业扶贫经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8月07日   第 13 版)

  藏式安居房

  过去土坯房

  援助地小姑娘

  班戈县中石化小学

  红心弥猴桃收获季节

  红心弥猴桃走进易捷便利店

  帮扶古双渔村“稻香鱼”项目

  幸福路

  “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习近平主席二一七年新年贺词中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是贯穿整个“十三五”时期的重点工作。

  作为央企扶贫的先行者,中国石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和方针,承担国家对口支援及定点扶贫开发任务,利用企业优势,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特色之路。

  实效是检验的标尺。1988年至2015年,中国石化共承担了西藏、青海、江西、安徽、湖南、甘肃、新疆等7省(自治区)11县(市)的扶贫开发任务。所属单位也相应承担着各级地方政府安排的定点扶贫等工作任务。仅2016年,中国石化总部对口支援及定点扶贫投入资金就达1.29亿。

            

  探出产业援藏新模式

  ●截至6月,“易捷·卓玛泉”借助中国石化2.5万家易捷便利店实现销售额16.2亿元,累计缴纳税费1.4亿元,带动就业超500人。目前“易捷·卓玛泉”已成长为西藏饮用水龙头企业。

  ● 十五年累计投入援藏资金3.41亿元,援建项目135个。对口支援的班戈县 GDP年均增长速度超12%。2016年,班戈县生产总值比2002年增长405.02%;牧民年人均收入比2002年增长419%。

  8月5日,中国石化在拉萨发布央企首部援藏白皮书《中国石化在西藏(2002-2017)》:短短3年,“易捷·卓玛泉”借助中国石化渠道优势成长为西藏饮用水龙头企业,截至6月,已累计销售44万吨,折合13.3亿瓶,在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实现销售额16.2亿元,累计缴纳税费1.4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00人,助力打造了西藏优势支柱产业和经济亮点。

  中国石化董事长王玉普说,中国石化充分利用自身产业和渠道优势,探索出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即“以销售渠道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税收和就业,以税收和就业带动贫困地区持久脱贫”,在“输血”的同时,努力增强当地“造血”功能。为助推西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国石化积极支援西藏开发天然饮用水产业,并于2014年8月与西藏当地企业携手开发了“易捷·卓玛泉”,充分利用2.5万家易捷便利店的销售网络优势,将西藏“神山”圣水“卓玛泉”带出了“世界屋脊”,带进了千家万户。如今,“易捷·卓玛泉”作为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的典型代表,加快推动了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藏区就业。2017 年 6 月,中国石化与西藏自治区政府签订《“十三五”时期央企助力富民兴藏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达成西藏冰川卓玛泉水扩建工程等意向项目,中国石化有信心进一步助推卓玛泉发展,实现年销量100万吨,进入全国水饮销售前列。

  “易捷·卓玛泉”只是中国石化产业援藏的一个缩影。下一步,中国石化将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让更多的西藏特色产品进入中国石化易捷便利店,更快地推向全国。此外,中国石化将加快推进羌塘盆地油气勘探,力争实现西藏高原油气重大勘探突破并发现规模石油储量。同时,还拟投资20亿元,在山南古堆地区建设国家地热发电示范项目,为西藏提供清洁能源。

  班戈是国家下达给中国石化的对口支援县。从2002年起,中国石化就与班戈县3万多牧民结下了不解之缘。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是藏北的纯牧业县,平均海拔4750米以上,是西藏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艰苦的县之一。中国石化采取六种途径,全心全意、真心实意帮助班戈人民脱贫致富。

  推进产业援藏,增强“造血”功能。班戈县工业基础薄弱,难以形成完善的加工产业。为改善这一情况,中国石化于2003年投入资金50万元,帮扶建造班戈县采石场,为班戈县提供优质建材,带动资源开发,增加当地财政收入;2009年投入资金100 万元,发展畜产品加工和藏毯编织产业,既解决了部分牧民的就业,也实现了牧民增收。

  践行设施援藏,提升民生福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阻碍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关键问题。中国石化从援建县城道路、实施饮水工程、牧民安居工程、照明工程、加强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不断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解决当地行路难、喝水难、居住难等民生问题。

  开展教育援藏,培育智力资源。自2002年支援班戈县以来,中国石化高度重视教育援藏,将三分之一的援藏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2009年至2015年,中国石化投入资金7500余万元,建成离天空最近的援藏小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也是完全免费全日制学校,扭转了牧民对子女的上学态度,由“劝学”改变为“求学”,成为那曲地区牧区集中办学的典范。

  注重健康援藏,关爱牧民生命。中国石化积极援建基础医疗设施,开展爱心医疗救助服务等活动,改善农牧民就医条件,促进西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2007年,中国石化赞助的“健康快车”驶进西藏,免费治愈白内障患者872名,为他们带去了光明和希望。

  实施公益援藏,促进和谐稳定。中国石化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开展工会援助,参与抗震救灾,促进藏区和谐稳定。2015年至2018年,中国石化工会对口援助班戈县总工会,援助资金100万元,用于人才培训、困难职工帮扶、基础设施维护等。2015年4月,尼泊尔8.1级地震波及日喀则和阿里地区。中国石化向西藏自治区政府无偿捐赠价值96万元、2万箱“易捷·卓玛泉”,帮助灾民解决饮用水难题。

  加强人才援藏,激扬发展活力。中国石化在选派公司内部优秀人才援助西藏建设的同时,加大当地人才培养教育力度,增强西藏地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2002年至2016年,中国石化实施了医疗、教育、职业技能和干部培训等,助力藏区人民提升职业能力。2002年至2017年,中国石化累计派驻援藏干部8批16人,促使援藏成果切实惠及于民。

  “在中国石化的无私援助下,班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班戈县普保镇二居委会副主任扎拉说。截至2017年6月,中国石化累计投入援藏资金3.41亿元,援建项目135个。在中国石化的帮扶下,班戈县的 GDP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2%以上,有效助推班戈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2016年,班戈县生产总值60501.36万元,比2002年增长405.02%;2016年牧民年人均收入7526.1元,比2002年增长419%。

  渠道优势开创产业扶贫新模式

  做好产业扶贫工作,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产业与项目。中国石化因地制宜帮扶贫困县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公司易捷销售平台,销售特色产品。

  除西藏外,中国石化还承担了对口支援青海以及定点扶贫安徽、湖南、甘肃和新疆的扶贫开发任务。目前已帮扶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产业、桑枝食用菌产业、稻田养鱼产业等,并开展“红心猕猴桃进易捷”等活动。

  中国石化销售甘肃石油分公司先后与白银、张掖、兰州等地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具有鲜明甘肃特色的113家农业企业结成合作联盟,将拥有面食、食用油、生鲜、牛羊肉、杂粮等约8个种类,将230多个农产品纳入中国石化销售渠道,将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易捷便利店。

  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在甘肃、福建召开了特色产品订货会,帮扶销售江西、海南、青海、内蒙古等地的特色产品,新疆岳普湖县的大枣、青海泽库县的牛羊肉、安徽岳西县的红心猕猴桃、湖南泸溪县的椪柑等扶贫产品都已进入易捷便利店销售,有效推动了产业扶贫工作,增强了当地“造血”功能。

  深耕产业扶贫全链条 精准扶贫惠甘肃

  “要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让贫困群众尽早脱贫过上小康生活。”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沿着陡峭山路来到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在山大沟深的布楞沟村留下深深的嘱托。

  如今,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作为中央企业,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为广大甘肃贫困地区和人民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铺道路 

  联乡通村让乡亲们走出大山

  “陇中苦瘠甲天下,东乡苦瘠甲陇中。”东乡县是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这里十年九旱,四季缺水,植被稀疏,生态脆弱,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而高山乡的布楞沟村,更是全县最闭塞、最落后的地方。

  布楞沟,在东乡语中意为“悬崖边”。走进这里,“上去一山又一山,一道一道的塄坎。”就是布楞沟村的写照。崎岖陡峭的山路,一直困扰着当地人们的出行,“行路难”成为阻挡布楞沟村民脱贫致富的一道“拦路虎”。

  从2013年起,中国石化便开始援建布楞沟村通村硬化路,目前已实施道路建设工程总里程约70公里,共投入9114万元。如今,“烂泥路”变成了“硬化路”,有效解决整个布楞沟流域6个乡镇、22个村群众的出行问题。

  “以前我们要出村去镇上买东西,山路就得走一个小时,生活生产物资从外面运进来成本就会翻倍。” 布楞沟村民马占海说道:“这条路修好以后,大大减少了运输成本,我们这里养的羊也方便拉出去卖了!”

  如今,这一条蜿蜒平整的水泥路如飘带般通向村子的家家户户。布楞沟村民虽然还身处世世代代居住的家乡,但这条幸福路、致富路让他们走出了布楞沟,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贫穷。他们的面前,是一条通往小康的迷人大道。

  “短短五年间,布楞沟村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800元,到现在人均收入已达到5263元,并于2014年在全县偏远特困村中率先实现脱贫。”高山乡党委书记马英海说,中国石化自2013年5月帮扶以来,在东乡县共投入扶贫资金约2亿元,这些年流域内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整体连片开发帮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扶产业

  产业留人助村民返乡乐业

  走好精准扶贫新路,既要找准致贫“穷根”,又要开好治贫“药方”。只有立足实际,发展富民产业,才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尚德镇位于陇南市文县东南部,原名“雄德乡”。这里交通闭塞,当地村民外出打工情况较多,几个贫困村中几乎过半以上人口都在外务工。留守在村里的多为“386199”部队,来往的人们曾误叫这里为“穷德乡”。

  “三年前尚德镇大中山村70%的村民都流动外出打工,如今全村只有5人在外务工。”大中山村村支书毛继祥告诉记者,“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以前年轻人全部外出务工,家里面全是老人妇女儿童,搞个什么活动也搞不起来,现在每天晚上我们的广场上跳舞的、打篮球的人相当多,村民在精神文明方面有了新变化,人们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

  是什么原因让外出务工的村民们纷纷返乡?原来,中石化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甜蜜的扶贫产业”。依托村里原有的传统养蜂产业,中石化通过招商引资为大中山村修建符合资质和标准的蜂蜜加工厂,并为当地村民提供了1200多箱蜂箱。

  “过去没有科学技术指导,村民们都是以散养的土办法来放养蜜蜂,往年开春村民把蜂巢放到山林里去,到8月以后再从山上背回来,蜂蜜采集效率相当底下。”毛继祥介绍,中石化给我们帮扶养蜂产业以后,为我们提供了蜂箱、引进了技术。现在我们养的蜜蜂一年可以采两到三次蜜,依靠中石化的品牌,蜂蜜销路方面也不再发愁了。”

  “两三年前我还在外地工作,由于上了年纪,一个月收入才2000多,除去生活费用,所剩无几。”村民张月香是返乡发展产业的村民之一。“中石化帮扶我们大中山村之后,好多农户现在陆续开始养蜂,没有蜂箱的,中石化给我们提供,没有技术的,技术人员教我们。”她说,现在回家养蜂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几倍,所以不用再外出打工了。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自2012年开始,中石化甘肃石油分公司主动承接尚德镇横丹、赵家坝、大中山3个村的帮扶工作,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52万元。

  谋发展

  借助农产品做大非油业务

  有了好产业之后,在通往农村的“最后一公里”还未完全打通之前,农产品的销路又该怎样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农民的钱袋子真正鼓起来。

  在兰州市内的中石化加油站,这个问题有了答案。这里前来加油的车辆络绎不绝,而一批甘肃特色农产品已经摆放在油站便利店里最显眼的位置,供前来加油休息的人们选购。

  中国石化利用自身优势平台,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题,拓展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以布楞沟“东乡手抓羊肉”为例,就已远销至北京。“我们东乡人祖祖辈辈养羊也没有想到我们的羊肉和刺绣能卖到北京去。”布楞沟村民马麦志说。

  “甘肃石油通过巧打农产品这张牌,用非油业务来支撑油气主业的突破性发展,来加强同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中国石化甘肃石油分公司总经理冯培育说,我们将稳步推进三大平台,即实体店销售平台,通过中国石化2.5万座易捷便利店,将甘肃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APP电子商务平台,通过中国石化甘肃农产品电子商务APP全方位销售甘肃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销;低成本物流平台,通过与社会主力物流、设计、包装材料企业紧密合作,打造高效、低成本物流平台。

  冯培育介绍,甘肃特色农产品已在江苏、广东、上海所属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启动销售。中石化甘肃农产品APP电子商务平台《极臻甘肃》也于今年7月正式上线,目前我们正积极筹备面向全国销售企业的甘肃特色农产品订货会,为甘肃特色农产品“鼓与呼”。

  “下一步,中石化甘肃分公司将继续加强对产业项目的扶植力度,让帮扶村真正转变发展方式,增强‘造血’功能,稳定就业渠道,减少因工外出造成的各种问题,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继续做好民生实事,改善村容村貌,让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真正惠及每一个群众,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冯培育说。

  (本报记者吴莉/整理)

中国石化:念好产业扶贫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