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7月31日 星期一

湖北:淬炼长江经济带绿色“龙腰”(绿色长江行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苏南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7月31日   第 19 版)

  鄂州发电公司

  编者按

  地处长江中游,湖北省承东启西、接南转北,以居“中”独厚的优势,肩挑长江经济带的两端。而这里,也是拥有长江干线最长的省份,1062公里流程从西到东横贯湖北,约占黄金水道的三分之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龙腰”。

  以长江全流域一盘棋审视湖北,国家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中,无论是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还是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及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都离不开“龙腰”的重要作用。根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湖北全域也被纳入其中。

  面对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荆楚大地如何绘就绿色发展宏图?沿江能源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方面,表现如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湖北多地展开走访。

  

  “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湖北最大、最现实、最直接的机遇,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湖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带来更多机遇。”日前,湖北省发改委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指导处处长邱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走访湖北省相关部门及多家能源企业获悉,面对发展绿色长江经济带这一课题,全省上下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一年多来身体力行,纷纷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共抓大保护

  开展“铁腕护江”行动

  湖北省是三峡工程所在地,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责任重大、地位特殊。为建设绿色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促进湖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湖北省发改委特别成立了“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指导处”,以加强统筹协调。

  “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我省多措并举、科学谋划,先后编制了‘1+5+N’规划和《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融资规划》。”邱波向记者介绍,“1”是一部总体规则,即《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5”则包括协调相关省直部门编制的5部专项规划;“N”主要是对已发布实施、尚在实施期内的若干专项规划进行修编。“通过积极探索及推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湖泊湿地保护、流域生态补偿、负面清单管理等措施,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工作提供指导。”

  据悉,《总体规划》已于近日印发,成为《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后,沿线11省市中首个出台有关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区域性规划。其他规划也已进入报批程序,并将陆续发布。

  在此基础上,湖北省还开展了一系列“铁腕护江”行动,以抓好长江生态保护。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发文,在长江、汉江、清江沿线一定范围内,开展了重化工及造纸行业企业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湖北省发改委通过组织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专项检查,对各地突出问题进行自查、交叉检查和国家复查抽查。在今年暴雨极端天气的应对中,湖北对省内第二大湖泊梁子湖实施永久性退垸还湖,增加湖泊水域面积100余平方公里……

  此外,湖北省还与湘赣两省共建长江中游协商合作机制,牵头起草了《长江中游片区省际协商合作协议》和《长江中游湖泊湿地保护和修复宣言》。

  严守生态红线

  “水”文章助生态修复

  生态立省、严守红线——在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湖北省以“水”做文章,严守生态红线制度,从治水到治岸,奏响了生态修复的“最强音”。

  “严守生态红线制度,一是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对我省41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实施严格分类管控,确保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邱波向记者解读称,二是严守水资源管理红线,健全湖北省、市、县三级取水总量和效率控制指标体系,在实行总量控制的同时,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用水效率。力争到2020年,将湖北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65.9亿立方米以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5%。三是严守湖泊湿地保护红线,落实湖泊和河流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湿地保护利用总体目标管理,力争到2020年将全省湿地面积保持在144.5万公顷以上。

  记者还了解到,围绕“水”文章,湖北省始终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不断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严控生产生活污染排放,并取得一定成效。

  例如,襄阳市“九水润襄”工程,通过把汉江水注入南渠,最终形成汉江、唐白河等九条河流润城的城市生态格局。武汉的“大东湖”生态水网工程、荆州市四湖流域水系连通工程等,则采取污染控制、清淤疏浚、生态水网构建等措施,修复河湖生态环境,实现江湖和谐。此外,还有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漳河水库等重点区域,开展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及黄石等地进行的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等。

  碳强度降5%

  节能减排成效凸显

  长江流域拥有我国近40%的可利用淡水资源,但因沿线化工企业众多、污水排放严重等因素,母亲河已不堪重负。记者了解到,湖北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多重手段,近年来不断为长江“减负”。

  在能源结构转型的排头兵里,不得不提的要数长江三峡集团。作为“共和国长子”,它一直走在绿色发展前列。其下属的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电力”),运营管理着长江干流四座梯级巨型水利枢纽(三峡、葛洲坝、溪洛渡、向家坝),肩负为社会奉献清洁能源的使命。通过四库联合调度,提高了梯级水库调度的灵活性,增加梯级电站发电量,减少弃水损失电量;利用开展生态调度,为长江珍稀鱼类和“四大家鱼”繁殖创造条件;采取“压咸潮”调度,有效防止枯季海水倒灌长江口,保护了“长三角”生态环境。

  长江三峡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6 年,长江电力清洁水电发电量2060.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429.0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6503.43万吨、减排氮氧化物52.96万吨、减排二氧化硫185.24万吨、种植阔叶林45.21万公顷。而集团下属的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能源”),则是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的典型代表,全省首单交易便发生在湖北能源鄂州发电公司。

  “鄂州发电公司节能减排和环境改造投入累计近6.6亿元。节能环保 ‘组合拳’带来充足的碳排放配额裕度,碳交易所得收益再用于节能环保改造,实现了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湖北能源董事黄忠初对本报记者表示。2014-2016年,鄂州发电公司参与碳交易额达3334万元,实现收益370万元。

  而这,仅是湖北碳市场的一隅。统计显示,作为全国七大碳交易试点之一,湖北碳市场的活跃性和连续性稳居全国首位。截至今年4月底,累计交易43569笔,交易量2.96亿吨,占全国的75%;交易总额69.94亿元,占全国的80%。2016年,湖北省碳强度下降5%左右。

  随着交易的深化,湖北碳市场也为企业提供了节能改造的直接激励。控排企业通过改进技术、工艺和管理等,有效减少自身碳排放。2014-2016年,总排放量同比分别降低3.14%、6.05%和5%。另据不完全统计,湖北企业已累计投入47.7亿元用于节能降碳,通过碳交易直接获取减排收益近1.1亿元。

  建节约型企业

  加强管理节能增效

  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能效”成为湖北省诸多能源企业的又一重要课题。

  不断优化的设备管理,让湖北能源创造了省内火电行业的多个“第一”。“第一家上马的烟气脱硫设备,让我们在湖北省首家实现机组全部脱硫生产。为适应高硫分煤种,又进行了脱硫增容改造及取消脱硫旁路改造,年均减排二氧化硫3.7万多吨,成为省内第一家完成环保部门要求的火电厂。我们还是首个对现役机组进行脱硝改造的企业,4台机组在不到3年时间里全部完成改造,每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3万吨。”黄忠初介绍。

  另有正在建设的三期工程,采用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超低排放技术,环保投资达14.21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9.87%。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设计限值,分别为每标准立方米5、35和50毫克,远低于现有标准要求的每标准立方米30、100和200毫克,堪称最严标准。

  同样得益于强化管理而实现提质增效的,还有长江三峡集团。据悉,2012-2013年实施的三峡左岸电站中央空调系统和地下电站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改造,投运后仅在2014-2015年度,节电量便达728.8万度,相当又为三峡电站增加1台装机容量1000千瓦的小机组。

  记者还在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了解到,其与国电青山热电厂合作建设的供热管网工程,通过新建350兆瓦机组,抽3.5兆帕的蒸汽引入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项目实施后,年可节约标准煤量3.64万吨,减少排放烟尘59.98吨/年、二氧化硫579.6吨/年、氮氧化合物120.12吨/年、二氧化碳超15万吨/年。据此,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不必再自建配套锅炉,节约投资1.3亿元,降低成本3528万元/年。

  对此,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辜胜阻表示,企业不断增长的节能改造需求,为低碳产业创新提供了天然的孵化器。结合本土科教优势,湖北省将加速技术成果转化,有望催生一批低排放、高附加值的企业,激发绿色创新内生动力,为长江经济带提供产业格局优化、经济增速提效的绿色发展动能。

湖北:淬炼长江经济带绿色“龙腰”(绿色长江行系列报道之二)
资讯
环保部:下半年进一步加大督察问责力度
7省市公开 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关注)
江苏盐城:实现沿海“风光渔”立体开发(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