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7月24日 星期一

核电重大专项课题进入总结收官阶段(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7月24日   第 12 版)

  本报讯  记者吕银玲报道:记者在7月20日举办的“核电重大专项课题成果总结及推广应用交流会”上获悉,我国核电重大专项课题CAP1400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已进入总结收官阶段。其中,CAP1400分项的型号研发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场开工准备工作已做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0万千瓦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商业化示范电站大部分设备已完成安装,今年将完成除蒸汽发生器、燃料装卸系统以外的所有系统安装调试工作。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在总结目前项目的完成和推广情况时介绍。截至目前,核电专项已立项课题179项,核电中央预算113.99亿美元,在压水堆和高温堆分项中,已经完成验收的课题为54个,其中设计类15个、设备类16个、材料类5个、实验类8个。“以上课题成果绝大部分得到了实际应用,部分研发成果应用性能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核电重大专项的实施使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得到重大提升,促进了我国核电全产业链布局的形成,为我国实现核电强国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凡荣强调:“当前世界核电正处在由二代向三代、四代的过渡期,核电是大国竞争的战略高地,唯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他表示,通过自主创新,我国已形成世界领先的压水堆核电设计研发体系,并即将建成世界首座模块式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HTR-PM,高温气冷堆所具有的固有安全、温度高、多用途等技术特点优势明显。我国核电领域取得的成果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此外,重大专项知识产权创新成果也颇为丰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形成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等962项;形成知识产权3000余项(截至今年6月30日);形成国家行业、企业标准849项;三代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从2008年的30%提升到85%以上,高温气冷堆设备国产化率达90%以上。具体来看,压力容气、蒸汽发生器、主管道等一大批重大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屏蔽主泵、数字仪控系统、爆破阀等核心设备已完成样机的制造,超大型锻件、U型管、核级锆材等取得关键突破,核级焊材研制的成功改变我国核电焊接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这些成果显著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上台阶、上水平,有利于推进“走出去”联盟建设,支撑“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核电品牌名片。

  记者了解到,重大专项的参研单位达200余家,参研人员超过23000人,协同创新举国体制支撑,全面实现了“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促进了科研大协作、技术大集成、创新大集聚。在交流会上,一重、哈尔滨电气、宝银特钢、国家电投等二十多家研发和应用单位进行了发言,表达了对重大专项的合作模式和人才培养作用的深刻感受。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称:“重大专项形成了一套小核心、全社会大协作的管理办法,这一经验非常宝贵。”上海电气集团总工程师唐伟宝则表示,通过国家重大专项的实施,上海电气在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企业装备制造自主能力和课题管理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国形成了一支具有务实敬业精神的致力于核电产业的人才队伍。

  在交流成果的同时,李凡荣也指出,核电专项的成果应用和转换依然面临挑战。成果质量的稳定性、可靠性还待提升,鉴定及认证体系不够完善,成果转换政策仍存在不配套现象,有些课题封闭、信息共享不足。为此,他提出,要多措并举,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协调推进抓实成果落地。

  中国核电发展中心主任曾亚川坦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一是建成CAP1400,一是高温气冷堆建成发电,而这两个标志性成果还未完全达到。因此,下一步还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做好CAP1400示范工程,抓紧推动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专项管理工作,加强专项成果的应用推广工作,积极推动小型堆重大专项的立项工作。

我国领跑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制造
核电重大专项课题进入总结收官阶段(资讯)
关注
火电治污应注重系统间协同
国内首个高效超超临界抽凝供热项目投产(图片新闻)
华能杨柳青热电:老电厂内外发力促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