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率先投产,惠及当地百姓,中国电建大沃风电项目——

用优质电力产能点亮巴基斯坦(“一带一路·能源巡礼”系列报道(一))

■本报记者 贾科华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6月05日   第 02 版)

  图为大沃风电场
  贾科华/摄

  开栏的话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四年来,这一植根于古丝绸之路历史土壤的宏伟愿景,逐步从理念转化为行动,由愿景转变为现实,结出丰硕成果。其中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产业和重要引擎,并不断丰富和深化着“一带一路”的内涵,进而极大推动了相关地区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施惠当地人民。

  在此背景下,本报编辑部自本期开始陆续推出“一带一路·能源巡礼”系列特别报道,通过实地走访,跟踪报道我国能源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前所未有的有益探索、开拓、坚守,以及来之不易的累累硕果,以媒体人的视角用心讲述中国能源企业参建“一带一路”背后的故事。

  

  卡拉奇位于塔尔沙漠边缘,是巴基斯坦最大的城市,被称为“巴基斯坦的上海”。但不同于上海的灯火辉煌、满街繁华,卡拉奇电力严重短缺,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每天平均停电时间超过12小时,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了生产更多电力,来自中国电建集团的建设者在卡拉奇东南面的沿海荒漠上建成了大沃(DAWOOD)风电场。

  大沃风电场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计划首批14个优先实施的能源项目之一。2015年4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的共同见证下,项目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了融资闭合确认函交接仪式和项目视频开工仪式。今年1月23日,大沃风电场首台机组并网发电,4月4日正式投产发电,进入商业运行,成为14个优先实施的能源项目中首批投产项目之一。

  打破“恶性循环”

  人均用电量数据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2016年,我国人均用电量升至4000千瓦时,高于3000千瓦时的世界平均水平。而巴基斯坦人均用电量仅为500千瓦时左右,低于我国1990年水平。

  《中国能源报》记者抵达卡拉奇机场已经是当地时间晚上8点,前往大沃风电场的两小时车程,没有路灯,汽车完全浸没在了漆黑的夜色之中。偶尔有路边小商铺或饭店挂着几只白炽灯,显得格外珍贵,记者忍不住多看几眼:昏暗的灯光里,隐约能看见在路边露天而睡的当地居民。大沃风电场翻译周占虎告诉记者,当地天气炎热,又由于经济贫困,没有电扇和空调,所以很多人就这么露天睡觉。

  “当地经济不发达导致资金匮乏,无法兴建电厂;而电力极度缺乏,反过来又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这一恶性循环与我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况很相似,那时我们也遇到了这种资金、电力‘双短缺’的困境。当时我国采取了‘利用外资办电’、‘集资办电’等方式,建设了一大批电厂,提升了电力生产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中国电建集团西北院大沃风电项目经理杨志尧说,“大沃风电项目总投资1亿多美元,来自我国的投资很好地解决了电站建设资金问题。从当地角度来讲,这也算是巴方在很好地‘利用外资办电’。所以,如巴基斯坦水利部官员所说,大沃风电项目是恰逢其时、雪中送炭。”

  据介绍,大沃风电项目由中国电建集团所属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控股,后者在2012年5月,收购了巴基斯坦大沃电力公司93.89%的股权,随后在卡拉奇注册成立了中巴合资的中水顾问大沃电力有限公司,负责大沃风电场开发。电站装机容量为4.95万千瓦,以BOT(建设、运营、转让)形式投资开发,中方股权占比为93.89%,巴方占比6.11%。电建集团西北院是工程EPC总承包单位,负责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管理。

  杨志尧说,“从行业层面讲,大沃风电场是我国优质电力产能与巴方对接的成功项目之一。一方面,风电场设计年发电量1.3亿度,可供当地10万个家庭使用,能极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惠及当地人民。另一方面,电站可运行20年,足以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所以说,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好项目。”

  中国水电顾问大沃电力有限公司主席Rafique Dawood也对记者说,大沃风电在推动当地经济、带动就业、项目投资回报率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有目共睹。他希望中国企业能在巴基斯坦建设更多类似项目。

  克服“世界难题”

  但这一项目的开发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恰恰相反,项目一开工就遇到了阻工问题。

  杨志尧说,阻工是世界性难题,国内工程建设施工也经常遇到。“当时附近村里有些利益诉求,但由于当地人讲乌尔都语,并不懂英语,我们双方语言不通、沟通不到位,进而产生了阻工矛盾。”

  据他介绍,大沃风电场周边自然环境恶劣,村民无法从事农作物生产,多靠打渔为生,鲜有其他就业渠道,附近村子总体上比较贫困。大沃项目选址于此,周围村民自然会有获得就业机会等方面的利益诉求。

  “为了解决阻工问题,我们就到村子里去,按照伊斯兰教的习俗,与村民席地而坐。通过当地翻译,与村民进行沟通。村民们表达了他们的诉求,比如,安排就业、修缮清真寺、修缮小学、解决当地饮用水问题等。作为EPC承包商,满足当地居民合理需求,也是我们央企的社会责任。最终我们达成共识,承诺满足他们的合理诉求,在项目正常施工后,电站将聘请当地居民到项目上作保安、服务、劳工等工作。通过坦诚、充分沟通,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堵路、阻工问题,工程建设很快就进入了正轨。”杨志尧说。

  采访期间,记者在营地食堂见到了当地的帮厨,他就是附近的村民。像其他当地雇员一样,他主动跟记者打起招呼,并友善地和我们合影。第二天,他还带着3岁的女儿和22岁的弟弟来到食堂,介绍给我们认识。“相处两年下来,我们觉得巴基斯坦人民真的很友善,他们会热情地跟我们握手、打招呼。有一次在营地门口一个保安给我敬礼,总觉得面熟,仔细回想,这不是当初‘积极参与’阻工的那个小伙子吗!原来他现在也在我们施工现场工作了。”杨志尧笑着说。

  据大沃风电项目副经理安科强介绍,大沃风电项目开工以来,中国电建不仅为附近小学捐赠教具,义务帮村民做体检,购买风扇送给当地清真寺,帮助附近村庄处理饮用水,帮助改善民生。“到开斋节时,我们还会给当地人送去羊肉等礼物,就像国内在节假日走亲访友一样,同样,我们也会受到热情招待。”安科强说,项目还从2020万美元的施工合同中,分包出价值近1500万美元的项目交给当地企业完成;此外,项目还雇佣了300多名当地民众,为他们提供技能培训,使村里的年轻人能学到一技之长,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

  “其实,这都是大沃风电项目给当地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是项目层面的‘共商、共建、共享’。”杨志尧说。

  探路“旗舰项目”

  一个装机仅为4.95万千瓦的电站就能给当地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可以想象,中巴经济走廊规划的1100万千瓦项目全部建成后,会给巴基斯坦带来什么影响。

  根据“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我国将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其中,中巴经济走廊被称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表示:“如果说‘一带一路’是一首惠及多个国家的交响乐,那么中巴经济走廊就是这首交响乐甜蜜的开场曲。”

  5月3日,巴方在伊斯兰堡举行“一带一路”演讲会,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在会上表示,能源领域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展最快的领域。19个早期收获项目中,有11个是能源项目。中巴经济走廊能源项目全部完工后,将为巴增加约1100万千瓦电力容量。

  巴基斯坦中央电力采购局首席技术官Engr.Ghulam Murtaza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大沃风电站非常成功,非常感谢中国企业能在巴投建电厂,他们一定会创造更好的条件,推动更多中方企业项目的投资建设。

  不过记者也了解到,虽然有两国不同层面的积极沟通和推动,大沃项目最终也实现了能源优先实施项目的良好开局,但在项目建设中,仍有不少问题值得其他项目借鉴。其中,最让杨志尧印象深刻的是,我国某些标准不被对方认可。

  “巴基斯坦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当地很多标准体系都倾向于欧洲,对中国标准、产品认可程度不高。在他们的概念中,西方的产品才是最好的。很多人只认西方原产地生产的产品,原产地在中国的西方品牌他们也不认。但事实上,我国电力行业在许多方面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我国企业生产的同类电器产品完全可靠。”杨志尧说,“这一问题对于电站设计、施工、设备采购、建设成本等都会产生不小影响。所以,在政府和行业协会层面,两国还应该就此类问题进一步对接、沟通,以便更好更快推动类似大沃风电这种互利共赢的项目建设,惠及当地人民。”

  而对于能源项目合作中出现的此类问题,巴基斯坦议会中巴经济走廊委员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则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态度:“借用毛主席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能源合作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坚信中巴双方最终都能很好解决。”随着中巴经济走廊的切实推进,相信中国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一定能得到很好解决、大沃风电项目的示范和借鉴意义能更好推动“旗舰项目”建设。

资讯
西北弃风弃光仍将维持高位
中国最大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投产(图片新闻)
南海可燃冰试采连续产气超22天(关注)
用优质电力产能点亮巴基斯坦(“一带一路·能源巡礼”系列报道(一))
阿拉伯海的“中国风”(记者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