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已深入百姓生活。近日偶然听到朋友抱怨,经过几年使用,汽车电池续航能力明显下降,需要更换。众所周知,电池中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处理不当可能污染环境。换下来的旧电池怎么处理?朋友表示,没听说过回收途径。
新能源汽车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短板”却迟迟未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市场发展的隐忧。
咨询专业人士得知,新能源汽车使用的锂电池寿命大概是20年,但在使用三五年后性能就开始衰减。电池容量一旦衰减到初始容量的80%以下,续航里程就会明显减少。因此,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一般3—5年就要更换。上海、北京等地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于2015年开始爆发,以此估计,未来一两年将迎来电池废弃的第一个高峰期。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到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累计报废量将达到12万—17万吨。废旧的电池该去哪里?一位业内人士的话振聋发聩:中国的汽车产业,从来没有面临像今天这样的历史机遇,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笔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其实早已意识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重要性。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等先后出台多项相关政策,来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回收政策也在逐步完善。但笔者详细梳理后发现,相关技术规范有待完善、已有的多为鼓励性政策、缺乏动力电池回收惩罚机制等因素,导致政策难以在具体实践中真正落实。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蕴含巨大宝藏的工作。建议政府加快建立电池回收体系,构建动力电池回收体系产业链。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的梯次利用。电池被淘汰后还可用在储能或者相关的供电基站及路灯、低速电动车体上,最后进入回收体系。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亟待科技创新的工作。建议加快自主研发,以科技进步推动废旧动力电池处置进入循环经济,是一条环保的可行路径。例如,一些外企研发了镍氢电池回收量产工艺,从失效产品里提取混合稀土氧化物,进一步熔盐电解为可直接用于制备镍氢电池负极材料的混合稀土金属。这一方式相比从矿山开采的稀土更具有成本和组分优势。通过熔盐电解获得混合稀土进行直接应用,也避免了复杂的稀土分离提纯,缩短传统回收工艺流程。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的工作。一方面要细化政策、强化落实,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生产和销售商参与回收,引导市场建立电池回收机制。另一方面要出台电池技术标准,引导企业生产标准化动力电池,为今后大规模串联组合奠定基础。加快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溯源管理、梯级产品管理、报废及惩罚管理等制度。
(作者系民建中央前秘书长)
高校绿色回收助力资源循环利用(关注)
本报讯 记者何英报道:5月14日,全国重点城市高校电子产品及纸塑铝复合包装绿色回收公益活动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报告厅举行。
数据显示,大量电子废物目前呈快速增长态势。2016年产生电子废物约4610万吨,平均约6.3千克/人,亚洲产生量占比达45%。据清华大学教授李金惠介绍,2017年纳入我国管理目录的14类产品废弃量约1164万吨,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电脑五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占比达78%。电子废物中的有色金属主要包括铜、铝和贵金属,具有非常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对此,绿色回收处理可进一步提升资源利用潜力、提升社会和经济价值,不正规的处理却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隐患。
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常务副会长、资源强制回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刘强指出,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公众意识不高,“回收难”成为当前瓶颈。回收渠道建设及公众环境意识宣传教育工作还应同步开展、协同增效。
据了解,在国务院《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商务部等《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及工信部等《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工作方案》等推动下,生产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处理企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两网协同回收、逆向物流回收等创新模式,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建设不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