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5月08日 星期一

国产装备“空心化”现象亟待关注

魏玮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5月08日   第 20 版)

  近日,科技部印发了《“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指出要围绕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开展基础技术与前沿技术研究,为逐步解决国产装备“空心化”提供技术支撑。所谓国产装备“空心化”是指目前行业内核心技术的缺乏和核心设备的自主化水平不足,这与我国重大技术装备不断加速的自主化步伐显得格格不入,需要得到重视。

  “我国自主品牌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基本上已经空心化,汽车产业有成为外商海外加工厂的趋势。”有业内人士这样评价目前的汽车核心零部件配套市场现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车载芯片作为有新能源汽车心脏之称的电机核心零部件,其进口金额达到15005亿元,这一费用已经远远超越同期为7698亿元的原油进口金额。笔者梳理发现,与芯片一样依赖进口的装备零部件还有发动机中的耐高温叶片、大型海洋装备和风电设备中的高压阀门、液压泵,高速齿轮、高端液压件与密封件等。

  依赖高度垄断、价格昂贵的进口设备导致国内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受制于人,在技术水平提升上也失去主动权。

  为何在重大装备自主化生产水平稳步提升的当下,我们的核心设备自主化水平依然原地踏步?笔者梳理发现,市场换技术策略在核心设备领域收效甚微,“重主机,轻配套”观念等因素是原因所在。

  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采取市场换技术的方式,通过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商投资,引导外资企业的技术转移并消化吸收,这种方式从大型水电装备制造开始,逐步向各个行业推广,超临界、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主要变压器生产企业的产品制造技术,乃至今天的核电技术引进,都走了这样一条路。例如,三峡工程成功引进了多个外商的水轮发电机组研发技术并与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分包,让中国企业全面掌握了该水轮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

  但是借此方式换来的核心设备制造技术还是微乎其微。以燃气轮机为例,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曾与德国西门子股份公司合资组建上海西门子燃气轮机部件有限公司,其意图就是市场换技术,然而十年过去,上海电气还只是拥有制造技术,并未获得其需要的核心研发技术。在此过程中,外资的核心技术研发多依赖于其本国或者总部的研发资源,并没有转移至中方,导致中国企业只是充当了代为加工的角色。

  而另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主机、轻配套”的惯性思维,生产核心设备的企业多处于小、弱、散、乱的状态。在液压产品制造业中,总资产达到5亿元规模的企业寥寥无几,这与大型装备企业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上百亿的总资产相比,差距巨大。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由于行业内生产专业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严重,导致部分装备的核心部件产业自主化水平、国产化程度远落后于主机,这也形成了一个“用户不敢用,企业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的恶性循环。

  顾虑于国内基础零部件的可靠性,多数企业还是选择进口产品,国产装备“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装备制造业要想大步向前走,其核心零部件研发能力不能掉队。工信部早前发布的《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提出目标,经过 5-10 年的努力,部分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达到国际领先,产业技术基础体系较为完备,“四基” 发展基本满足整机和系统的需求。

  笔者认为,要提升核心设备研发水平,企业自身还需下大气力。虽然很多中国企业并不缺钱,但想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把别人兜里的东西掏出来并非易事。同时,换来的不能仅是一两项核心技术,而应该是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有关部门应通过多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植核心设备制造企业做大、做精。

资讯
国产装备“空心化”现象亟待关注
关注
河北宣化: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图片新闻)
“双氨法”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研发成功
烟台打造核电产业技术研发和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