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5月01日 星期一

资讯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5月01日   第 13 版)

  我国天然气勘探开发

  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本报讯   自2008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实施以来,我国海相和深层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发现和建成了一批大气田。我国天然气产量从2007年的677亿立方米,快速上升至2016年的1371亿立方米,成为世界第六大产气国。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表示,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在陆上油气勘探、陆上油气开发、工程技术、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等六大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6大技术系列、20项关键技术,研制了13项重大装备,建设了22项示范工程,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表示,专项实施以来,我国天然气产业累计探明地质储量翻了一番,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由3%提升到6%,“十三五”末将提升到8.3%至10%。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环境改善作出重大贡献。

  贾承造表示,“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天然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攻关,不断攻克陆上深层、海洋深水和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瓶颈技术,为保障国家天然气储产量稳定增长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国家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杜芳)

  

  国家863资源领域首个

  采油项目通过验收

  本报讯   科技部日前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召开863计划项目——“采油井筒控制工程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技术验收会。专家组认为,项目研发的技术与装备具有较强创新性,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研究成果应用实效显著,在缓解层间矛盾、控制含水上升和降低生产能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的“采油井筒控制工程关键技术与装备”是国家863资源领域首个采油工程主题项目,包含智能分层注水技术与装备、智能分层采油技术与装备、井下油水分离及同井回注技术与装备、智能完井技术与装备4个课题。

  项目首席科学家刘合教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多形式、全方位组织管理下,共研发预置电缆分层注水、振动波分层采油、旋流分离式同井注采、电控智能完井等8套关键技术与装备,现场试验123口井,获授权专利46项,完成技术规范/标准8项,发表论文65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井筒控制工程高新技术和装备,提高了我国采油井筒控制工程的技术水平。

  (闫建文 杨清海)

  

  中石油管道应急抢险

  中心川渝中心成立

  本报讯  中国石油管道应急抢险中心川渝抢险中心日前在四川省成都市成立,将进一步增强川渝地区油气管道应急处置能力,为川渝地区能源管网保驾护航。

  川渝抢险中心落户成都,服务区域涵盖四川、重庆,辐射云南、贵州,是与四川省安监局、重庆市安监局协同应对油气管线事故灾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抢险中心总部业务扩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川渝地区是国内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地区,1961年建设了国内第一条燃气管道(巴县石油沟至重庆化工厂的供气管道),拥有重庆、蜀南、川中、川西北、川东北五个油气区,先后建成兰成渝成品油管线、茂名—重庆成品油管线等。

  近年来,西南地区管网不断扩展,中国石油西南管道公司和西南油气田所属管线,加上中国石化川气东送管线,西南地区油气管道里程已接近3万公里。发展至今,川渝和云贵地区大量建设、投产了以“天然气、大口径、长输距、高压力”为代表的新管道,与此同时,相当比例以“原油、小口径、短输距、低压力”为代表的老管道进入“老龄化”阶段,加之受打孔盗油、第三方施工违规操作及复杂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油气管道安全运行隐患日益突出,提高在役管线的运维保障能力和抢险技术实力刻不容缓。《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及四川省相关规划都将油气输送管道行业队伍建设作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重点内容。川渝抢险中心由此应运而生。

  据了解,中国石油管道应急抢险中心作为国家油气管道应急救援基地,是全国油气管道事故灾难联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管道应急救援的总指挥部,在高压、次高压油气管道的抢修抢险方面具有科技研发、设备精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等众多优势。 

  (石文)

资讯
“海洋石油982”顺利出坞下水
中国石化收购BP所持赛科50%股权(关注)
有感于“海洋石油982”顺利下水(短评)
中国具备500米水深边际油田自主开发能力
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将赴境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