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4月03日 星期一

油服企业主动“瘦身”才会“健硕”

■仝晓波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4月03日   第 04 版)

  年初以来,在国内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预告中,石化油服、中海油服双双因过百亿元的亏损引发社会广泛热议。近期两公司相继正式发布年度业绩报告,此前预报告中161亿元(石化油服)、114亿元(中海油服)的亏损得到确认。尤其是石化油服,由之前的A股上市公司“预亏王”转正为“亏损王”(至少在目前已发布业绩报告的上市公司范围内,似乎已无悬念)。

  为何会产生65934%(石化油服)、1166.8%(中海油服)如此大幅的利润跳水?除受上游投资大幅锐减影响外,业内还将矛头指向了“全球性油服行业严重的产能过剩”。油服公司是以人和装备为主的技术性服务公司,且油服务行业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行业,而在当前全球石油供应宽松的市场现状下,油服业供应过剩程度势必要远高于石油开发。

  过剩到什么程度?以美国为例,该国陆上油田钻机数在峰值时约有2000台,目前却只有800台。有分析指出,因为技术瓶颈的突破、生产方案的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只需动用当前钻机也足以支撑,甚至超过前期产量高点。

  另有数据显示,全球陆上钻机高峰时约达6000台,中国就有约2000台,其中中石油约1200台,中石化约600台,其他约200台属民营油服企业。相比之下,油服市场占有率达80%的中国石油央企产能过剩更加突出。而更加骇人的是,有市场数据显示(迄今国内并无油服业的官方统计数据),市场占有率仅约20%的非国有油服企业(包括装备制造企业)数量竟超过万家。尤其在当前低油价、生存环境更趋恶劣的市场条件下,无论在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国内油服公司之间在竞标时相互压价、自相“残杀”在所难免。而低价竞标在助推亏损增加的同时,势必会降低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这意味着当前中国的油服业整体急需通过“瘦身”脱亏、脱困,一方面要主动重新评估企业内部资产,及时减值“瘦身”,优化企业内部资产组合;另一方面油服企业间要主动融合,优化产业内资产组合,促进行业整体“瘦身”。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中国油服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也才能尽快适应当前的油价低迷期。而这也正是业内当前呼吁的。

  有分析指出,按国际企业会计准则,国际油公司一旦出现油价大幅下跌,就需要进行公司整体资产的重新评估,进而大幅减值,也会正因此导致当期亏损很高。而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国公司并不需要像国际油公司那样减值,即便减值也做的是事实已经产生了的或者在预期时间段肯定会产生的部分。但不同的是,一旦渡过 “低谷”期,在同样价格水平下,经过资产优化后的国际油服公司适应能力无疑要强于中国公司。

  事实上,通过近两年的积极“瘦身”,国际油服企业已逐渐适应现在的油价低迷,实现了新的平衡。贝克休斯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动用钻机数从2016年年中开始增长。相比2016年上半年,第三季度各油服公司经营业绩有所回升,其中斯仑贝谢和哈里伯顿净利扭亏为盈,贝克休斯亏损减少。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要“瘦身”,难免会让人想到“裁员”,而这是中国石油工业必须要面临的又一个更加严竣、也更加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在低油价的当前。不可否认,国内石油工业极度臃肿的人员结构带来的冗余成本支出,正是导致国内石油央企们巨亏的另一个重要直接因素。

  笔者了解到,截至2015年,中石化在职员工数量有75万人,中石油则接近150万人,中海油也有逾11万人。而同等规模的壳牌、埃克森美孚、BP、雪佛龙等国际石油巨头员工数量则只有约6万-10万人。

  即便如此,低油价来袭,国际石油巨头们也纷纷采取了降薪、裁员措施。公开报道显示,从2014年底开始,全球减员的石油人数量已经超过30万人。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斯伦贝谢的员工由之前的约13万人降到约10万人。同期哈里伯顿全球员工裁员超过2万人,而2014年底该公司员工有8万人以上。

  在中国,承担主要社会责任的国有石油央企在对待“规模裁员”问题上一直坚定说“NO”,相对温和的“集体降薪”方式更是他们的首选,但此举也被不少石油人戏谑为“软裁员”,中国式的石油裁员更多表现为石油人“主动”自裁。显然在大多数人看来,中国的石油央企们想要在员工数量上“瘦身”成其他国际大石油公司那样,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但试想,如果国际油价维持当前水平持续运行,甚至稍高一些,到50美元/桶左右,在国内一些油田的石油开采成本已达近80美元/桶的态势下,中国石油工业的“好日子”还能维持多少时间?

  也许等到国家再无力承担对石油工业的巨额财政补贴之时,才能真正下决心政策指令性推动石油行业整体“瘦身”。而在当下,至少油服行业自身应该可以,也必须要主动积极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瘦身运动”了。

特朗普难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转型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抓手
油服遭遇历史性巨亏
油服企业主动“瘦身”才会“健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