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治水兴利居民盼

——葛洲坝集团参与武汉海绵城市建设侧记

特约通讯员 石利平 本报记者 樊桐杰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27日   第 26 版)

  桥南公园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这是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公司”)承建的武汉海绵城市工程项目之一。工程还在建设中,附近的居民就经常赶来看“新鲜”了,大家围聚在绿化区凉亭内,看看已经建好的下沉式绿地、透水混凝土人行道,很是感慨。

  “以前,这里芦苇丛生,到处积水,排涝不畅。海绵城市工程开工以来,我一直非常关注。前段时间下雨,我还特意观察了一下,发现雨水很快就渗下去了,效果不错。希望桥南公园早日建成,造福于我们这些老城区居民!”家住附近的退休教师刘先生说。

  既治水也防涝

  武汉,别称江城,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城市发展享受了水提供的便利,也承担着水带来的各种隐患。近几年,武汉市逢雨必涝、逢涝必堵,“到武汉看海”成了网络热议话题。对1000多万武汉市民来说,城区动辄积水成灾,也成了一个心病。

  2015年4月,国家公布了首批海绵城市试点,武汉市名列其中。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努力建成具有武汉地域特色的全国海绵城市典范,武汉市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根据规划,武汉将集中三年时间打造海绵城市,把水涝严重的武昌青山区老城和汉阳四新区新城作为试点示范区,实施项目包括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和道路海绵性改造、排水管渠泵站建设、城市水系生态修复及监测评估平台建设七大块内容,计划总投资162.9亿元,项目建成以后,将实现武汉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在75%以上,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

  2016年,五公司中标武汉海绵城市工程,该工程包括武汉市青山区戴家湖公园、桥南公园、青山公园、钢城四小、青宜居幼儿园、钢城二中、第二幼儿园天兴分园、桥头小学、吉林街9个项目,成为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3月1日,武汉市召开“四水共治”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为武汉“四水共治”绘制了路线图,即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护一城净水、绘两江画廊、显三镇灵秀”,让武汉市民共享治水改革发展成果。他说:“防汛是武汉‘天大’的事,要确保去年淹水地区不再出现大面积积水,不再出现‘来武汉看海’。”

  有“面子”要“里子”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改变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统筹解决城市内涝、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个问题。让城市积水能够通过湖泊调蓄、绿化渗吸等‘留一部分’、通过排水管涵‘排一部分’,再通过净水系统‘净一部分’,减轻集中排水的高峰压力。”五公司海绵城市项目技术负责人刘江介绍说。

  据介绍,五公司承建的9个项目通过精细化管理,高效率、高标准、文明施工赢得了业主、监理和青山区市民的各方好评。

  3月3日,武汉市青山区质监站组织中国一冶、青山城建、武钢等海绵城市参建单位到五公司武汉海绵城市工程钢城二中、桥南小学观摩。观摩会上,刘江介绍了葛洲坝集团的先进做法。青山区质监站负责人对五公司安全文明施工、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给予了高度评价:“葛洲坝集团不愧是有实力的央企,施工管理规范有序,质量控制精益求精,是各参建方学习的标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再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启动消除城区重点易涝区段三年行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海绵城市建设是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将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企业参与进来。《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将充分利用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性政策,积极向银行争取长期贷款、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特许经营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可以预测,海绵城市工程建设将是拥有资金、品牌等优势企业的“领地”。

  近年来,经过转型升级、结构调整,葛洲坝集团已成长为PPP业务、环保业务、“一带一路”的领军企业,具备强大的投融资、运营实力和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必将在海绵城市建设领域闯出一片新天地。

资讯
海外市场“乘风破浪”
废钢铁新生记(关注)
治水兴利居民盼
创新的脚步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