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27日 星期一

是谁的手在撩拨“煤电顶牛”(社评)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27日   第 01 版)

  “煤电顶牛”若干年,至今已觉不新鲜——这一回的戏码,则以“温馨”的名义,粗暴“顶”出双方的火星四迸。

  日前,若干以“神华宁煤集团运销公司”名义发出的“温馨提示”,在业界刷屏。而在刚刚要求大幅降低煤炭合同价格的宁夏7家大型火电企业看来,其内容却颇为冷峻:降价?门儿都没有,否则从4月1日起断供!

  都是大型国企,手足兄弟,煤电矛盾的“家丑”如此迅速外扬,连程序性的内部博弈都免了,这在能源圈十分罕见,足见矛盾之深、化解之难。

  电企一定觉得比窦娥还冤。近年来,全国电煤持续涨价,电企亏损加剧,电价的上调远未到位。而煤炭企业则有理由气盛,通过供给侧改革,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垄断性质已然凸显,“煤的价格我做主”,反正电企离了我活不了,而价格高企就意味着滚滚而来的利润,自然不把电企的议价诉求放在眼里。

  双方顶牛虽顶在今天,“牛鼻子”却“长”在计划经济时代。电煤、运输、电力,作为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彼此牵制、彼此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用什么方式去协调包括定价权在内的各种矛盾?在计划经济时期,能源属于国家指令性计划严控行业,国家部委当“婆婆”,不管处事是否公平,“姑嫂”也必须顺从。改革开放之后,市场之手越来越活跃,但最坚固的“计划”堡垒,就集中于能源领域。如今,“婆婆”虽不再严格统管,但又未彻底放权。2015年新一轮电改,电力直接交易启动,企业竞相报出低价。电企的内心就不平则鸣了——电改成了发电企业单边降价的瘸腿改革,“蛋糕”被其他“姑嫂”分而食之,凭啥?

  所以,煤电顶牛的本质,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不协调、不平衡。

  事实上,电力供应相对过剩,诱发电价下调有合理性。企业的不满,部分源于有关政府部门“念歪了”新一轮电改的“经”,计划之手惯性地往市场乱伸,干扰了煤电市场的运行。在电力直接交易中,有的政府部门直接干预交易电量和价格,迫使企业大幅让利。去年,宁夏发电企业通过银东直流开展跨区电力用户直接交易,地方政府的干预,就让煤电企业耿耿于怀。

  煤电经营困难,源于“市场煤、计划电”的双轨运行。意味深长的是,对“计划”恋恋不舍的,不独是政府部门。长期受行政干预困扰的煤电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时,也寄望于计划之手的“拨乱反正”。

  去年6月以来煤价持续大幅上涨,意味着发电企业发的每一度电都亏损。7家发电企业习惯性地向“婆婆”投诉,要求煤企降价,以解一时之困,建议自治区政府“协调宁煤尽快降低煤价至260元/吨以内”。这不还是走政府强制干预、“计划”煤炭价格的“老路”吗?

  经营压力巨大的煤电企业扭亏为盈的强烈期望可以理解,但这样的惯性思维,犹如扬汤止沸,饮鸩止渴,更与电力市场化改革背道而驰。

  根本性的解决之道,当然不是“开倒车”,回到“计划”轨道,而是继续背水一战,坚定不移朝着市场化改革方向挺进。

  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需要有所不为,但也要“有所为”。宁夏煤电原就具有显著竞争优势。2016年宁夏煤电标杆上网电价仅为0.2595元/千瓦时,全国最低,且靠近华北和华东等负荷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在“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电改框架中,只要政府相关部门科学厘清输配电价、打破省间壁垒、扩大市场范围、完善交易机制,宁夏煤电的竞争优势,就能可持续地通过市场转化为经济收益。

  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煤为大”的能源结构还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对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需要估计到位,但“顶牛”的煤、电双方必须认清,煤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已是大势所趋。

宁夏七电企“上书”压煤价(聚焦煤电矛盾)
动力电池企业降成本压力山大
是谁的手在撩拨“煤电顶牛”(社评)
海上风电全球多点开花
地炼改革应善谋国企这张“牌”
水电出海尚缺全面成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