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做绿色建筑的探路先锋

——专访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世威

本报记者 朱妍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19 版)

  “水立方”、北京CBD国贸建筑群、中央电视台新大楼……作为多个地标建筑的建造者,中国建筑一局集团(以下简称“中建一局”)的实力有目共睹。作为建筑行业“老大哥”,它还有着另一个特殊称号——绿色建筑的先锋者。

  中建一局是国内最早倡导并开展绿色建造的建筑企业,不仅在业内首提“绿色施工”概念,还率先编制了建筑企业标准《中建一局集团绿色建筑施工管理标准》、国内首部绿色施工地方标准北京市《绿色施工管理规程》。在3月8日举行的“对话新国企·发展新方位”活动中,中建一局党委书记、董事长罗世威畅谈了中建一局的“绿色”理念。

  中国能源报:作为建筑领域首个倡导“绿色施工”的企业,中建一局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罗世威:今年3月,中建一局作为中国工程建设领域唯一的获奖企业,荣获中国政府质量最高奖——中国质量奖。长期以来,我们不仅在做建筑业的“行业先锋”,更要坚持成为绿色施工技术的“探路先锋”。

  自2003年承建北京市首个绿色建筑施工示范工程——北京LG大厦以来,我们就结合工程实际不断探索,成功研究与应用了一系列绿色施工综合技术,并将其整理成《绿色施工技术推广应用汇编》,形成标准化的“四节一环保”科技成果。绿色施工正是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由此,曾经脏乱差的工地变身“花园式”施工现场。此外,我们还引入物业化管理方式,对建设中产生的污水、垃圾等有序管理。

  中国能源报:可否给我们展示一项经典案例?

  罗世威:北京通州中建一局城市副中心项目是一个争创国家级AAA文明安全标准化工地、北京市标准化观摩工地和北京绿色安全样板工地的项目,可以说我们使出了“洪荒之力”。

  在节能方面,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均使用了大量的节能设施,最大限度减少浪费、节约能耗,以实现低碳环保。比如,我们用72盏国内先进的LED大功率投光灯代全面替传统镝灯,安装在基坑四周及塔吊上。它具有亮度高、低能耗、低热量等优势,寿命长达5万小时。

  从节水方面来看,早在项目建设规划初期,我们就充分考虑雨水、喷淋降水等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工地周围建立起地下水循环利用系统。由此,将水资源汇集到项目消防水池、砼罐车清洗池、卫生间等处,最大化实现再利用。

  就节地而言,我们通过可循环使用的钢制蓄水箱,一改传统挖坑蓄水做法,创新采用后期可实现零投入的地上型钢板式组合水箱。此外,高强钢筋、直螺纹套筒、高强钢材等新型节能材料的广泛应用,让节材成为现实,从根本上减少建筑、施工垃圾的产生。

  中国能源报:在一系列技术开发、项目建设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就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引导与鼓励。核心是什么?

  罗世威:工程主要靠人来做。这就需要发挥央企优势,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关键在于构建大党建格局,尤其是加强项目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中建一局的大党建格局很有特色,主要可以用“三个5”来概括——局、子企业两级党委全面履行“抓战略、掌全局,抓自身、创价值,抓班子、带队伍,抓廉洁、守底线,抓文化、塑品牌”5项职能;各级党组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5位一体”自身建设;项目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文化引领、品牌宣传、人才培养、舆情把控、员工关爱”5个价值创造点作用。从人的组织思想管理出发,一直到延伸到项目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我们的“5.5精品工程生产线”能够在每一个项目落地。

资讯
环保产业PPP  看上去很美
什么时候才能呼吸到洁净的空气?(关注)
做绿色建筑的探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