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工地女神传(新闻特写)

特约通讯员 孙召军 李梅 本报记者 陈哲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28 版)

  在黑龙江火电三公司这样的大型综合性施工企业里,活跃着一支有着电建“女神范儿”的女职工队伍,她们工作严谨细心、吃苦耐劳,巾帼不让须眉,展现了新时期企业女职工的飒爽英姿。

  质量“姐妹花”

  黑龙江火电三公司生产部有3位女职工,人称“质量三姐妹”。她们是王春敏、张伟和侯雪梅。三人都是党员,工作中严格认真,坚持原则,严把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关。

  人称“女包公”的王春敏,是安质环部的副主任,主抓质量管理工作。此前她是一名汽轮机本体安装专业技术人员,2007年调回公司主管质量工作以来,公司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工法30项、省(部)级以上QC小组成果61项、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52项,荣获全国首届质量创新大赛奖1项。

  3月2日,当得知山东项目现场有同事身患重病,王春敏积极与公司领导沟通,为患者争取到困难补助最大金额,并带头组织捐款,驱车看望病人,用一片爱心温暖同行。

  张伟,在开展QC成果活动中,她熟练掌握程序,开展现场调研,与主创人员共同论证,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几经推敲,反复修改,申报各类成果奖项。最近,她与焊接培训中心共同创作的《提高钢板横焊焊接一次合格率》获得国家QC成果最高奖项——国优奖项,经她修改完善的QC成果已有30多项获奖。

  人称“小专家”的侯雪梅研究体系文件和质量规程最为透彻,每次检查工作,总能挑出别人看不到的毛病。她常说:“质量管理就是不断挑毛病,不断进步。”由于施工现场多,分布在外省,她经常出差,孩子无人看管,就托付给朋友照顾,从来没有影响工作。

  工地“康乃馨”

  鲍洪芳是一名现场土建检验人员。从1991年到现在,她一直坚守在施工现场,26年没有离开过一线。结婚25年来,她和丈夫一起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就留给了哈三现场。回想起刚结婚时,两人一起工作的场景,她觉得那段时光是最幸福的,在另一个伊春现场,夫妻两人又一起待了6个多月。

  在鸡西电厂项目部,她带着孩子,就近在鸡西上小学,丈夫则在另一个现场。每每提及此,鲍洪芳就觉得对不起孩子,双眼湿润。“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是施工企业职工生活的常态,为了国家的电力建设事业,这种付出也值得。”

  2011年,鲍洪芳的父亲去世,母亲心情不好,要到她的身边。这下给鲍洪芳出了难题,项目建设流动性大,不适合带老人居住,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她在现场附近租了个房子,把老人接了过来。每逢现场工作忙,需要加班,她就提前做好准备,把老人的饭菜做好。就这样,老人一直跟着她辗转各个现场,从宝清到伊春,又到绥化……

  招采“一枝花”

  外表精明利落的曾凡红能写会算,2015年9月份,黑龙江火电三公司成立招采中心,她调到招标采购管理中心任职主任,当年就获得中国能建招采系统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招采中心是新部门,千头万绪,从零开始。让一些材料供应商和分包单位在招采平台上线运行,难上加难。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曾凡红就是要做规矩活,她一年完成200多份招标文件审核,统一招标模板,统一标准,完成年度立项281批次。通过大家的努力,公司工程招标率达98.26%,成本降低3.9%。

  2016年7月19日,黑龙江火电三公司举办电子采购平台工程分包投标商培训,白天忙完手头工作,她就利用晚上时间准备培训课件。培训期间,正值暑假孩子补课,她总是等培训班下课后,耐心解答完学员的问题,才匆匆赶去接孩子。

  2016年冬天,曾凡红的妈妈从老家来看她,由于年底招标非常多,没有好好陪陪老人,每天下班回家都看见妈妈把门开着一条缝儿,像等个孩子一样等她回家。一次,为了给妈妈买药,没能及时赶回单位,晚上闲聊时,70多岁的老母亲听说了这事儿,告诉她说:“明天你下班晚回来一会儿,把买药耽误的活补回来。”正是有了家人的支持,招采“一枝花”才会开得更艳更美。

工地女神传(新闻特写)
半个世纪的电力征程(初心能“见”)
中国能建获两项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荣誉(关注)
“绿色礼包”送社区(图片新闻)
为热机事业夙夜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