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尽快启动华龙机组批量建设(电力强音)

——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董事长贺禹

编者按 本报记者 钟银燕 渠沛然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3月13日   第 04 版)

  编者按

  3月4日,在北京会议中心政协科技组会场,《中国能源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贺禹。针对目前核电发展的节奏规模、核电消纳等问题,贺禹一一做出回应。

  

  “十三五”核电目标恐难完成

  中国能源报:根据规划,2020年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达到8800万千瓦。目前国内核电发展进度似乎缓慢,2016年更是出现“零核准”。依照目前的进度,规划目标完成是否有难度?

  贺禹:2020年,我国在建和在运的核电要达到8800万千瓦,目前计划正在往前推进。2016年虽没有核准新的项目,但其实也投产了很多机组,我相信国家已经认识到发展核电的重要性,待一些先期问题解决了,国家还是会批新的核电项目,这一点不应有质疑。

  完成“十三五”建成和在建的总目标应该没有问题,但建成的数量应该达不到,因为核电有5-6年的建成期,也就是说2015年没有开工的机组,到2020年肯定没有投产。2016年没有核准,2015年投产了几台机组,加起来5500万千瓦,现在建设的所有核电,到2020年能不能投运也未可知。

  中国能源报:您如何评价8800万千瓦这样一个目标呢?

  贺禹:对于8800万千瓦的目标,我认为应该再多一些。我们要保证2030年碳排放达峰,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以上,完成这个目标难度很大。

  我们测算,到2030年,全国风电要达到4.4亿千瓦,水电4.4亿千瓦,光伏达到 3.5亿千瓦,核电至少要1.5亿千瓦在运。据此推算,核电建设周期是5-6年,所以,至少要在2025年前具备1.5亿千瓦的开工空间。2020-2025年之间,至少有6200万千瓦开工,那么,2020年之后平均每年至少要开10台机组,现在周期比较宽松,我觉得可以多批一点,特别是2016年没有任何新批机组,我还是比较着急的。

  缓解“消纳症” 政策落地尚待时日

  中国能源报:这两年,核电消纳问题已经显现,而且引起全行业的担忧。对于缓解核电“消纳症”,您有何建议?

  贺禹:我国核电总量不算太小,但发电占比较低,大约只有2%,美国的核电占比有20%,法国占比70-80%。电发出来不用,就会造成严重浪费,这也是电改过程中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核电建设成本高、周期长,而且是企业行为,国家没有投资。企业借钱建了核电站,又不让发电,便不能产生良性循环,这存在很大风险。根据测算,核电机组必须达到7000多小时,才能保证有一定的回报偿还贷款。如果限电,经济效益便无法保障。

  最近,《保障核电安全消纳暂行办法》刚刚印发,从国家角度而言是希望真正解决弃电问题,对核电发电有一个基本保证,何时落地执行可能还需要等待。

  另外,核电有很强的竞争力,电价不高,对环境也无污染。如果要限电,主要还是利益平衡,有的是地方利益再平衡。

  (本报记者朱学蕊对本文亦有贡献)

尽快启动华龙机组批量建设(电力强音)
火电要“让路”还要“托底”(电力强音)
能源结构转型要供需联动(电力强音)
激活需求侧 带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力强音)
海上风电制造短板亟待补齐(电力强音)
新能源发展要照顾地方和居民利益(电力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