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2月20日 星期一

提能力 破瓶颈 补短板

核工业“十三五”锁定跨越发展目标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2月20日   第 01 版)

  本报讯记者朱学蕊报道: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2月8日在《“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核工业规划》)宣贯会上透露,包括《核工业规划》、《“十三五”核能开发科研规划》、《“十三五”国家核应急规划》在内的多部涉核规划均已正式印发。“十三五”期间,我国核工业将完成包括国防军工、民用核能发展、核应急体系健全、核燃料循环产业能效提升、走出去等在内的九大重要使命。其中,将在确保核工业安全发展的基础上,解决长期制约核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短板,推动我国由核工业大国向核工业强国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除国防军工任务外,《核工业规划》与民用核能事业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民用核能事业的主体,核电发展规模和速度备受关注。就我国提出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要求,王毅韧表示,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电作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来自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运35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约为3363.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约2.04%。2016年,核电累计发电量2105.19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累计发电量的3.56%,而世界核电平均水平为11%。

  

  “目前我国核电在发电总量中的比重还较低,仅占3%左右,远低于全球11%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高效发展核电,支撑我国能源行业结构优化。”王毅韧表示。

  

  在解决发展软肋方面,《核工业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将实施以示范快堆为代表的先进核能系统工程、乏燃料后处理科研专项、空间核动力科技示范工程等—批重大项目,解决长期制约我国核工业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短板。此外,要加强核科技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核工业基础能力建设,推进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同时,提升核燃料循环产业效能。通过提升国内天然铀保障能力,加大海外铀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核燃料产业布局,补齐核燃料短板,进—步提高核燃料循环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

  

  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六十年发展,我国建立了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拥有的完整核科技工业体系,并形成了基本完整的核工业产业链,然而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与核电强国还存在差距。“随着核电规模化发展,乏燃料大规模后处理和核循环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王毅韧表示,“十三五”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而且,我国在后处理产能方面制定了三步走计划:—是建设每年60吨规模后处理中试厂,目前已完成;二是要完成每年200吨规模后处理示范工厂的建设;三是实现每年800吨的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在自主掌握大规模后处理技术之前,我国将筹划与法国合建—座800吨级后处理厂。通过两个五年规划,我国乏燃料后处理问题能很好解决。”

  

  此外,为解决核燃料循环产能分散、布局不合理等现状,我国将打造“—站式”核燃料元件生产供应基地,即在核电相对集中的沿海地区建设核燃料产业园,“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开展产业园选址工作。

  

  此外,记者注意到,在先进核能系统研发应用方面,《核工业规划》不仅涉及我国采用的核燃料闭式循环关键环节———快堆,也将核电“新宠”———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纳人其中。

  

  据王毅韧介绍,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已经列人《核工业规划》,目前我国已安排专项科研经费,先行开展相关标准规范研究,重点支持总体设计及安全技术、关键设备设计试验、运行维修技术等关键技术攻关。“海上核动力平台建成后,预计将率先用于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气开采等领域。”

  

  针对备受关注的核电“走出去”,《核工业规划》指出,要不断深化核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动我国全产业链“走出去”,主动引导核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王毅韧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加大核领域立法工作力度,确保我国核工业“走出去”对外合作有法可依,并能满足国际核不扩散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时,将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整合各方优质资源,引导企业形成合力,提高“走出去”成效。

多能互补集成忧化R靡万仿带场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4亿盹标煤左右
核工业“十三五”锁定跨越发展目标
全球最先进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并平台“蓝鲸Z号”交付(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