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新能源车骗补再开罚单 7家车企上黑榜

■本报记者 何英 《 中国能源报 》( 2017年02月13日   第 06 版)

  新能源汽车骗补的罚单陆续开出,继去年12月处罚首批4家骗补车企后,2月4日工信部再次开出第二批骗补罚单。2月4日,在工信部网站上,金华青年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上汽唐山客车有限公司、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上海申沃客车有限公司、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有限公司、重庆恒通客车有限公司等7家车企榜上有名,收到行政处罚通知书。

  在业内看来,随着两批共计11家车企的处罚相继落地,意味着打击新能源车骗补,进入处罚执行期。

  据了解,这7家车企将受到撤销相关产品《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的处罚,并暂停申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资质。不过,与去年4家骗补企业受到的处罚不同,工信部并未对上述7家车企予以罚款,同时,整改期限也由此前的6个月缩短到2个月。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成为此次7家车企被罚的主要原因。处罚书中显示,此次7家车企被罚或是因未安装电池,或是实际安装电池容量与申报人信息不一致,最后导致与公告不一致。如金华青年汽车交付的巴士车辆实际安装电池容量小于公告容量;上海申沃客车有79辆车在2015年尚未安装电池,但已开具发票并登记上牌。

  近两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骗补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为肃清骗补,推动行业发展,2016年年初开始,多部门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情况和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检查涉及90家主要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包括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

  2016年9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通报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并曝光了5起违规骗取补贴的典型案例。这5家企业涉及骗补车辆3457辆,骗补金额总计超10亿元。

  而根据网传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核查处置结果来看,上述5起骗补事件仅是冰山一角,真实数字远超想象——整体涉案车辆约7.6万辆,涉案金额高达92亿元。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未来将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督查,严厉打击骗补行为。此前他曾表示,对于新能源骗补绝不姑息。“不管有多少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些企业跑不了,国家财政补贴没有全部到位,没补的钱一定扣下来,已经补的钱一定要扣回,并且依法处置,直至取消企业资质。”  

发展混合动力是必然选择
资讯
光储一体化有望使光伏成为主力能源
前沿
新能源车骗补再开罚单 7家车企上黑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