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并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
本报讯 记者姚金楠报道:12月1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
《规划》提出,以推动光伏发电多元化利用并加速技术进步、通过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不断拓展太阳能热利用的应用领域和市场为指导方针,以坚持规模化利用与产业升级相协调、坚持市场化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坚持开发布局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坚持上游制造与下游应用相协调为基本原则,继续扩大太阳能利用规模,不断提高太阳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太阳能技术水平,降低太阳能利用成本。
根据《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在开发利用方面,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1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05亿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础上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太阳能热发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达到8亿平方米。到2020年,太阳能年利用量达到1.4亿吨标准煤以上。在成本控制上,光伏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到2020年,光伏发电电价水平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50%以上,在用电侧实现平价上网目标;太阳能热发电成本低于0.8元/千瓦时;太阳能供暖、工业供热具有市场竞争力。在技术进步上,先进晶体硅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薄膜光伏电池产业化转换效率显著提高,若干新型光伏电池初步产业化。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显著提升,实现智能运维。太阳能热发电效率实现较大提高,形成全产业链集成能力。
针对发展目标,《规划》提出推进分布式光伏和“光伏+”应用、优化光伏电站布局并创新建设方式、开展多种方式光伏扶贫、推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因地制宜推广太阳能供热、开展新能源微电网应用示范、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行业管理和产业服务水平、深化太阳能国际产业合作九大重点任务。
在具体保障措施上,《规划》指出,要完善规划引领和项目配置管理、建立太阳能产业监测评价体系、完善太阳能发电市场机制和配套电网建设、加强太阳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和金融服务。
按照《规划》,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年利用量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3.7亿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2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9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约110万吨,环境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