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晋中供电:引领宣传导向 传递品牌价值

■本报特约撰稿 田亮 孙健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12日   第 24 版)

  图为晋中供电公司微电影《梦圆朝阳》拍摄现场。
  孙健/摄

  12月,山西晋中供电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喜报频传,在继去年被评为“中国新闻宣传优秀单位”后,今年再次荣获该项殊荣。一年来,该公司新闻宣传工作立足“四个转变”,搭建“电美之声”互动平台,对外讲述国网故事抢占话语权,对内搭建载体锤炼宣传队,自编自演微电影录选国网故事汇……

  求变——媒体变革新出路

  在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网络快餐”逐渐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后,有关媒体融合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晋中供电公司新闻工作也面临这样的疑惑和困境。在新形势下,该公司审时度势提出“四个转变”,力求在变革浪潮中占据先机。

  “四个转变”即新闻宣传工作由自娱自乐向社会共舞的方向转变,由单项灌输向多项互动转变,由追求数量向提高功效转变,由组织形式的分散型向业务技术的紧密型转变。

  秉承这一理念,该公司积极搭建“电美之声”多维度互动平台,组织摄影爱好者成立俱乐部,应用新媒体创新故事汇、联动外媒扩大覆盖面,多维度、全角度探索新闻创新的新路子。

  创新——找准受众关切点

  “相比工整四方的官话套话新闻稿,我更愿意看些有意思的故事类新闻。”对于晋中供电公司90后的员工李瑄来说,今年以来,不少作品记忆犹新。《槐香五月》、《梦圆朝阳》两部微电影让他觉得新闻不再单调、枯燥。

  为了拍出引人共鸣的光影之作,该公司新闻工作者创新开展“电美之声”故事汇,自己组建剧本创作班底,选取榆社供电公司坚持十年暖春助学和寿阳供电公司创新达人、拍鸟达人郝海珍为原型的真实事迹进行文学创作,演员也全部由本单位职工饰演,首映当日吸引了众多粉丝。“这样的作品带着我们榆社的乡土味,简直就是实景再现。”时任榆社供电公司党支部书记曹军生看完《槐香五月》首映式后如是说。

  前不久,该公司对平遥古城“煤改电”这一广受百姓关注的新闻进行了跟踪报道,报道中老百姓的镜头多了,套话空话少了,群众语言多了,官腔官调少了。

  带动——培育宣传“新势力”

  一年的实践,“电美之声”已然成为一道亮丽的宣传品牌。自成立“电美之声”摄影俱乐部,已有20余名名摄影爱好者在它的旗帜下成长提升。

  李斌算是基层通讯员中的元老级了,最近赶时髦,玩起了无人机摄影。俱乐部会长米玮要去特高压站采风,他二话不说带上自己的家伙什就赶了过去。现场俩人互相切磋、互相比拼,将最美的特高压用光影展现出来。没几天,特高压建设组图被新华社通稿选用,震撼的建设画面、鲜活的人物表现让每个人印象深刻。

  翟建华是基层单位一名摄影的死忠粉。项目建设一线,铁塔纵横、银线穿梭。在微电影拍摄片场,其拍摄的一组供电援助山区儿童主题照就曾刷爆朋友圈……

  晋中供电公司像李斌、翟建华这样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有很多。人尽其才、人尽其用,这样的宣传“新势力”带动提振了通讯员队伍精气神,也标志着该公司新闻宣传团队由分散型向业务技术紧密型的实践探索和成功转变。

资讯
晋中供电:引领宣传导向 传递品牌价值
关注
供电企业品牌建设刍议(品牌建设)
何世龙:立足岗位勇担当
莆田“电力义修哥”走街串巷干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