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

风光无限 新能源创新与挑战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12日   第 05 版)

  12月6日,在“2016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发布会暨新能源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多位与会嘉宾参与了新能源领袖峰会圆桌对话,此次对话以“风光无限,新能源创新与挑战”为话题,就光伏和风电领域的热点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主持人:

  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 红炜

  对话嘉宾:

  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广彬

  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朱战军

  正信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传邦

  江苏爱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喜冬

  通威集团副总裁胡荣柱

  中盛光电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惠宏伟

  武汉烽火富华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崔新友

 

  光伏平价上网有多远?

  朱战军:

  在光伏发展之初,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扶持有利于行业发展,但是一直依赖补贴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光伏平价上网是业内人士共同的追求目标,平价上网的时间取决于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电池和组件效率的大幅提升;二是成本的下降。目前从产业链来讲,无论是多晶硅、硅片成本,还是后期运营成本仍有降价空间。从目前行业发展技术动态来看,2020年完全能实现平价上网。

  王传邦:

  我认为平价上网2020年前就有可能实现。“630”之后,特别是九月份以来,光伏电价和成本均有大幅度下降。同时,光伏技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对于我们来讲,自动化程度在进一步提高,能促进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此基础上再推出一些创新,未来成本大幅度下降很有可能,成本下降的空间会比预期还要大。

  胡荣柱:

  即便光伏行业几经寒冬,通威逆势而上,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渔光一体成为通威的特有发展模式。渔光一体强调两者相得益彰,水下养殖不能影响光伏发展,同时光伏发展也不能影响水下养殖。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时代正加速来临,前瞻性的战略判断使企业降本增效显著。通威并不是为了光伏而涉足农业领域,而是先农业、先养殖,再光伏,光伏是锦上添花。渔光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土地综合利用率,未来将得到更大发展。

  崔新友:

  从光通讯领域看,光伏平价上网完全可以实现。光通讯产品在过去16年里成本大幅下降,目前成本是2000年的1/20。光通讯领域市场竞争激烈,起初投资蜂拥而至使整个行业付出很大代价,希望光伏行业通过理性竞争早日实现平价上网。

  如何看待分布式光伏的火爆形势?

  孙广彬:

  对于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从制造业企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希望为分布式客户,特别是家用客户提供更加可靠的产品。我们要在全球市场为客户提供更可靠的组件和电池。在市场竞争当中,需要把把技术做得更强、把组件做得更好、把使用年限做得更长,而不仅仅是在价格上竞争。希望在未来为全球用户提供更加清洁可靠、性价比更高的产品。

  朱战军:

  近年来分布式在新能源领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得益于政策的推广。分布式要在未来有大规模发展,在技术领域同样需要不断升级。分布式电站对高效电池和组件的需求会越来越多,未来高效的分布式发电运用会越来越广,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很多分布式电站招标中需要使用高效率电池和组件的原因。

  王传邦:

  由于分布式市场的火爆,所有人都加入分布式,每一家企业都在抢屋顶,但是企业的做法大同小异,都是从一站式服务和融资角度出发,同质化程度比较严重。分布式市场真正做精较难,但如果只做简单的分布式,对未来将是一个挑战,对行业也是打击。每家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来发展分布式。我们会让利给代理商和客户,并致力于减少环节,同时重点突破,帮助客户发展。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未必能够做大做强。

  张喜冬:

  对于分布式未来的发展,我们非常有信心,同时更多期待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争抢市场而出现的低价竞争对整个光伏市场无益。未来中国分布式的应用方面,主流企业应该只有几家。今后不应是围绕低价竞争,而是应该给顾客带来所需的价值。爱康希望在全产业链上,不仅是光伏电站的建设,还要在后期运维服务、金融产品等方面全方位为顾客提供服务。

  惠宏伟:

  分布式光伏市场前景很好,目前形势非常火热。分布式电站在开发过程中相对简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较难,会遭遇很多不确定因素。同时分布式领域下一步的回款,可能会出现20%-30%的违约,甚至更高。此外,如果全额上网的国家补贴在两、三年内不能到位,对整个行业的杀伤力会很大。目前来看,分布式市场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但总的来说,国内分布式电站的前景非常好。

  胡荣柱:

  分布式光伏产品应该早日进入千家万户。今后光伏产品会像太阳能热水器一样进入到百姓家庭,因此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非常重要。随着对太阳能产品的普及力度加强,光伏成本不断下降,即使未来没有补贴,我相信太阳能产品也会像热水器一样进入千家万户。

  如何在分布式光伏市场中脱颖而出?

  孙广彬:

  晶澳太阳能在“十三五”期间的定位是做持续领先的光伏电池组件供应商。在全球的定位是到2020年之前,市场份额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40%,其中分布式占到10%。我们看好分布式电站的美好前景,同时希望给未来的分布式市场提供更多的组件和更大的空间。

  朱战军:

  大企业做分布式不一定比小企业有优势,但是机会均等。我们在分布式领域的优势体现在能够提供最好的建设和最好的服务,同时能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价值。我们分布式的商业模式都是以此为出发点,让客户获取最大价值,以此做好分布式光伏。

  王传邦:

  分布式领域,我们的模式目前有两种:一是希望成立一个产业基金,目前已经初步成型,通过产业基金来托底分布式电站的建设;二是从多方面介入解决分布式遇到的困难。

  张喜冬:

  我们并没有在量级上确定要达到多大的目标,而是更多地要求自己做到行业最好的品质,相信只有品质才可以赢得客户,而不是单纯的价格竞争赢得客户。我们始终具有商业模式创新的基因,包括从B2B到B2C过程中去理解客户需求,对于未来公司在分布式市场的份额,我们非常有信心。

  胡荣柱:

  渔光一体是通威清晰的战略目标,我们要在农光互补领域做到第一。把渔业和光伏两个行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整合起来,就一定能达到这一目标。

  惠宏伟:

  今后分布式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会优中选优,下一步我们会更加强化前期工作,做好基础。

  主持人: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鉴衡认证中心主任秦海岩

  对话嘉宾: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启应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滨泉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名誉主任施鹏飞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副院长、千人计划专家胡雪蛟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黎翔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满昌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苏丽营

  “十三五”时期风电该如何发展?

  施鹏飞:

  “十三五”风电规划刚刚发布,从目标上讲,现在的提法是确保2.1亿千瓦的并网装机容量。从地区分布来看,明确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到2020年实现累计并网装机7000万千瓦。我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风电年发电量确保达到 4200 亿千瓦时。说实话,“十二五”风电发电量目标并没有完成,“十二五”风电规划明确,到2015年,风电年发电量达到1900亿千瓦时,实际上并没有达到。很多人说提前完成了“十二五”风电规划,实际上仅仅是从并网装机这一指标来说,并没有注意到年发电量的指标。对于开发商和运营商来说,真正要把发电量指标完成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既要保证质量和有序降低成本,又要做好运维工作。如何实现风电发电量提升,我认为这是“十三五”时期风电面临的最大挑战。

  张滨泉:

  龙源刚刚在香港获得了中国证券金紫荆奖的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奖,从经营数据来看,我们是一个好企业,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我们本来可以做得更好,弃风给我们造成了几十亿千瓦时数量级的损失。风电产业是重资产投资,一个风场需要投资几亿元,不管风机转还是不转,成本已经出去。

  当然,我们也看到国家能源局也好,行业协会也好,都在积极应对目前出现的问题。电网企业有电网企业的困难,电源企业有电源企业的困难。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提供不偏不倚的结构性发展策略,我们一起努力,争取在“十三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可以实现平稳增长。

  孙黎翔:

  “十三五”规划2.1亿千瓦的装机量目标,对于对开发商来说,可能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对于制造商来说并不是特别利好。

  “十三五”期间,提升风电产业的发展质量显然比提升数量更加困难。整机制造商早在几年前就意识到“三北”地区弃风的问题,低风速技术的研发实际上就是应对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的风资源开发。目前,5米/秒左右的低风速区也具备了经济开发的价值。例如,低风速风机为了捕获更多的风能,需要加长叶片,其带来的成本的增加远比想象得多。电价的下调对制造业企业来说压力比较大。

  胡雪蛟:

  “十三五”时期较“十二五”时期会面临更多挑战。过去我们是引进技术,买技术合作开发,前面有技术我们跟着走就行。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今天,常规的风能技术开发水平已经达到和世界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地步。下一步,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和研究所各方只有通过合作,自主创新研发,才能把风电产业引领到更高的水平。

  我认为这涉及到三方面的技术突破。 第一,储能技术方面。第二,如何实现无叶片风力发电。第三,风能不等于风电。我们说弃风限电,是指限电。我们还有其他的风能利用方式,包括把风能转化成甲烷,转化为氢气,用风能进行海水淡化等。希望政府在这些科研方面给予支持,使中国风电产业能够引领世界发展。

  苏丽营:

  “十三五”风电的新增市场重点在于南方和中东部地区。我一直非常质疑为什么分散式风电发展不起来,每年的政策导向当中都提到支持风电的分散式发展。没发展起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政策引导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很多分散式风电的审批和大基地的审批没有差异,比如说路条,这给分散式风电发展带来很大的障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任何政策给分散式风电扫除这些发展障碍。

  海上风电如何破题?

  王满昌:

  “十三五”期间海上风电的发展目标和“十二五”期间是一样的,都是实现装机500万千瓦,还不能称之为规模化开发。“十三五”期间,国内整机商需要进一步提升海上风电整机技术。海上风电的基础开发,海装风电是从2002年开始的,研发了8年,进行了多年的试验风场验证和风场实测,完成了从整机的研发,到树立样机,再到认证的整个过程。

  苏丽营: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是我国海上风电的第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对于我国发展海上风电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有益经验。这个项目是2007年底进行招标的,当时受到国外极大的垄断,一是运维垄断。当时只有两个运维商,支持力度很不够。二是价格非常高,远超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高。三是周期限制,东海大桥项目要赶上为上海世博会供电,当时国际制造商供货周期非常长,不可能赶上世博会的供电。在这种情况下,华锐风电承担了为该项目供货的重任。目前,这个项目运行了6年,我刚刚了解了一下,最近一年来可用率达到98.2%。由于海上风电特殊的运行环境,这跟陆上风电的98.2%可利用率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海上98.2%的可利用率相当于陆上风电95.5%的可利用率。“十二五”期间海上风电发展确实比较慢,但是恰恰正是慢,给了我们一个积累的过程。正是有了这个积累,我认为“十三五”期间500万千瓦的海上装机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风电产业如何由弱变强?

  张启应:

  从买技术到联合设计,再到自主开发,我们通过中国的市场整合了全球化的资源。专业化开发也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整合资源来进行全球竞争。以前风电认证是外国人的天下,现在也有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认证。今年汉堡风能展上西门子推出一款长叶片产品。明年明阳也会推出直径达到173米的风机。在某些技术方面,国内整机商已经可以和跨国巨头一比高下。在某些具体机型上,甚至可以超越国际竞争对手。

  孙黎翔:

  这些年我们的风机质量比2005年提高了很多,但与跨国巨头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在制造理念上还有一些差别。

  王满昌:

  就国内而言,我们从研究阶段到批量生产阶段,中间的试验环节是缺乏的。现在海装风电在做两件事:一是打造一个全尺寸,全工况的试验平台。二是真正把我们的样机放在试验风场,我们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研发经费。我个人认为,国内在试验这个环节还要再加强些。

  苏丽营:

  华锐风电是第一个引进兆瓦级技术的整机商。这些年下来,确实有很多经验教训。当时我们对部件和整机是分开看的,要求部件达到我们的要求。实际上,如果你要设计一个性能优越的整机,部件不仅仅是组装,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后来,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我们要求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和我们一起来建设风电场,这能更好保证整机的质量可靠性。

风光无限 新能源创新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