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全天候信息化中枢(标杆班组)

——记中国能建标杆班组江苏院计算机室

特约通讯员 刘琳 本报记者 陈哲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05日   第 28 版)

  计算机室成员在讨论生产流程的IT优化
  江苏院/供图

  “企业有文化理念,班组也有文化理念,任何一个团队不管大小,倡导一种理念指导工作,可以事半功倍。”江苏院计算机室负责人郑晓东这样表述班组文化,“我们班组倡导精心工作、健康生活。”

  1986年成立的江苏院计算机室担负着为公司提供IT服务的重任,在工作中随时候命、精益求精,多次获得江苏院“优秀室”“先进集体”“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今年荣获2014—2015年度中国能建“标杆班组”称号,成为标杆班组中唯一一个非生产部门的班组。

  为生产提供动力

  江苏院计算机室现有12名员工,支撑着江苏院900余人的IT、信息化工作,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信息安全、数字化工程设计、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等,5个三维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150多个专业软件、30多个通用软件、2个生产管理系统和18个企业职能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高效快捷的服务,团队领导、硬件软件技术人员、运维人员各司其职,网络极客、病毒克星、尖刀新兵团结协作,个人潜能充分释放,相互协作碰撞出火花。

  从代表前沿技术的“互联网+云大物移”到代表“生产力”的全球先进的发电、变电、建筑、送电、地质五大三维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从代表“生产关系”的最复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到最具风险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从最基础的计算机与网络运维到最高端的信息化规划,计算机室逐步为江苏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

  计算机室自主研发的“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系统JSPDI-MIS”,应用7年来一直位于行业领先地位,该系统从任务下达到资料互提,从设、校、审、批到批量数字签名,从自动出版白图到自动归档利用,在诸多方面达到业界领先、国内一流水平。其中“白图替代蓝图”成果获现场调研的住建部专家高度认可,获邀在住建部组织的全国性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国家档案院、中国电规协会也高度肯定了该项成果。

  在今年10月中国电力工程EIM大赛中,江苏院在国内所有参赛单位中获奖总数最多,输电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获得第二名,变电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获得第三名,发电数字化集成设计平台获得优秀奖,充分展现了超强的核心竞争力。

  为改革保驾护航

  2015年,江苏院经历了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组织机构改革。“组织机构调整,看似是简单更名,但机构和流程是信息系统的根基,一座大厦要动地基,这事便复杂了,工作量也增大了不少。”郑晓东介绍说。

  江苏院的信息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职能管理系统、基础平台、专业软件。系统中每时每刻流转的信息流、承载的增值流和业务流,就像人体神经系统一样极其复杂又不可或缺。

  信息系统迁移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需要更新交接的业务多、类型复杂、关键业务持续开展不能中断这三大问题。为此,机构改革IT支持小组依托熟悉业务流程和IT技术的优势,经过多次讨论,从2015年春节启动工作到五一假期“大决战”,相继调整了10余处组织机构,变更了上百个岗位角色,优化重组了数百个流程,无缝迁移了千余个正在流转的业务流程。

  为服务不断求索

  计算机室在应对用户的新需求、新疑问时,不断钻研创新,以求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计算机室把服务项细分为50余个小类。用户怎样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个性化的服务呢?

  “大家一致认为,不妨借鉴运行商、银行的方法,设立24小时IT客服手机,由专人接听,统一调配服务资源。”郑晓东说,客服电话接通后,IT呼叫中心实现了快速响应和精准对接,能够同时为多个现场解决网络应急难题。即便在节假日,员工拨打客服电话,计算机室也能及时响应。

  2016年6月,计算机室共为19个专业部室、600多名员工配置了专门的桌面云,共计60多个桌面云版本,累计安装上百个专业软件,员工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无缝访问江苏院所有信息资源。

  “云平台解决了外业人员现场利用信息系统的问题,勘测数据实现了实时录入。”“云平台方便海外工作人员使用公司内MIS、OA等应用系统,可以直接与现场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常年从事外业勘测和海外市场拓展的员工对此感受犹深。

  江苏院计算机室用责任护卫网络家园的安全,用创造推动生产管理与信息化融合落地,用“简单、互助、主动、务实”的班组文化,脚踏实地地书写着平凡而精彩的团队故事。

征程未已两鬓霜(初心能“见”)
关注
陈仁杰:百万千瓦发电技术的守望者
资讯
全天候信息化中枢(标杆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