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陈仁杰:百万千瓦发电技术的守望者

特约通讯员 张艳伟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05日   第 28 版)

  11月15日,2016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颁发了2016中国电力年度科技人物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电工程华东院总工程师陈仁杰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该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电力科学技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和重大创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获此殊荣,陈仁杰当之无愧。在30多年的电力科研生涯中,陈仁杰见证了中国发电工程技术由弱到强、不断进步,直至站上世界发电技术顶峰的历史进程。

  首战百万千瓦

  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200兆瓦燃煤发电机组,到上世纪90年代的600兆瓦亚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再到2004年投运的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厂引进型900兆瓦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在担任我国超超临界燃煤技术领军人之前,陈仁杰已经在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扬名业界。

  2002年,华东院接受了国产第一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技术研发和设计任务,作为项目主管总工,陈仁杰心里清楚,攻下超超临界技术困难重重,根本原因是,一切都是空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围绕这一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的设计方案,参与各方争议不断。依靠在进口型900兆瓦超临界发电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中积累的基础,陈仁杰和团队有足够的自信,坚持认为“只要把握好技术特性和攻关难点,目标一定能实现”。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100天,他率领100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就拿出了项目的设备供应标准报告。面对该项目率先启用的课题研究与工程实践同步的模式,陈仁杰不敢有丝毫松懈。作为《超超临界发电机组技术选型研究》和《超超临界机组电站设计技术研究》子课题组组长,他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到“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研究中,为我国发展超超临界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玉环项目作为一个里程碑工程,标志着中国火电技术站在了世界的前沿。陈仁杰的研究成果也荣获了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课题依托项目华能玉环电厂2×1000兆瓦燃煤工程获2008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值得称道的是,在我国首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的4个项目中,陈仁杰以项目主设人的身份负责了其中3个,被媒体称为“百万千瓦火电技术活字典”。

  攻克二次再热

  燃煤发电技术在不断进步,超超临界之后,陈仁杰又迎来了超600摄氏度的新挑战。由于锅炉要使用大量比现有材料贵30倍的镍基合金,降低造价、改进工艺成了大课题。同时还要面对二次再热和系统高低位布置的问题。为此,陈仁杰加入了更多大胆而富有价值的想法。

  2012年底,采用高低位布置的二次再热技术国产化课题,正式被列入“十二五”节能减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在国电泰州火电厂二期工程中得到应用。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首台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机组。

  这又是一个百万千瓦火电技术的全球制高点。陈仁杰再次参与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效率低排放的超600摄氏度百万千瓦等级超超临界机组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项目,负责子课题“二次再热机组热力系统优化与集成”的研究,同时主持课题依托项目世界首个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泰州电厂二期2×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工程的设计。他带领团队在夙兴夜寐的科学探索中,精心研发设计,先后采用二次再热、系统设计优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等14项提效技术,进行集成创新综合应用。

  1月13日8时58分,泰州二期工程4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验,这一国家燃煤发电示范项目正式投运,该项目使我国在高参数大容量火电机组方面彻底摆脱国外知识产权束缚,大幅降低了煤耗,确立了领先国际的火力发电技术地位。

  从2002年启动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示范项目,到2016年二次再热示范项目投运,陈仁杰不断攀登燃煤发电技术的新顶峰,成为百万千瓦发电技术的守望者。

征程未已两鬓霜(初心能“见”)
关注
陈仁杰:百万千瓦发电技术的守望者
资讯
全天候信息化中枢(标杆班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