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

卓越管理无止境 质量效益在路上

——浙江院连续10年获评“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

特约通讯员 杨晶晶 翁羽丰 郝鸣晓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2月05日   第 27 版)

  11月10日,中国质量协会公布了2016年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名单,中国能建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 “浙江院”)位列其中,这是该院连续10年获得此项荣誉。作为一家具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资质的知名电力设计企业,浙江院实施推进卓越绩效模式,精心设计、精细管理、精益服务,在追求卓越、质量兴企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加强体系建设  提升管理效能

  根据《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浙江院建立了以指标体系为核心、考核体系为重点、评价体系为标准、监督体系为保证的卓越绩效价值体系,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浙江院自1996年起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至今已有19年。2005年,浙江院开始实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整合型管理体系,大批成果获得国家、省、行业奖励,获得政府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为配合卓越绩效价值体系建设,2012年初,浙江院开展了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组织编制了247项管理标准、162项工作标准和12项技术标准,逐步建立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为支撑、工作标准为保证的企业标准体系,并于2013年顺利通过了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4A级认证。2015年,连续第五次获评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计承包商资信评价第一名,被中电联评定为电力行业企业信用评价3A级。先后获得集团(股份)公司“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质量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推进科技创新 创造设计精品

  多年来,浙江院不断研究电力设计前沿技术,树起了“浙电设计”品牌,创造了载入中国电力建设史册的数个“第一”,其中包括由浙江院承担设计和项目管理的370米世界第一输电高塔、2756米“亚洲第一跨”舟山与大陆联网工程。

  “一开始,我们的压力很大,不仅要攻克世界级的难题,而且要说服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各方,相信我们的能力和实力。当然,首先我们有充分的自信。”谈及舟山大跨越工程,电气主设胡吉磊回忆道。从1993年开始可研,经过长达10多年的探索研究,浙江院先后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最终顺利建成了世界第一输电高塔。

  舟山大跨越完成之后,浙江院没有停下追求新技术的脚步,专门成立了输电线路大跨越创新团队,开展了《大跨越输电铁塔结构关键技术研究》《大型基础荷载传递及关键节点技术研究》等研究,课题成果获得了多项省部级奖项。

  浙江院坚持每项设计都事先编制项目设计计划,明确设计输入、人员安排、设计流程,通过设计评审、设计验证、设计确认和设计更改对设计输出进行控制。

  印度尼西亚尼亚齐2×110兆瓦燃煤电站项目建设期间,锅炉要求入炉煤粒度不能大于10毫米。发电工程部主任工程师姚良波经过研究和反复推算,发现粒度过细会影响锅炉正常燃烧,降低效率。他主动与业主和施工单位沟通,奔赴项目现场进行专题调研。经过反复讨论验证,最终设计方案将入炉煤粒度调整到30毫米。调整后的方案使整个运煤系统只需一级破碎,不仅简化了系统布置,还节约投资1000多万元。该成果还在浙江院承担设计的印尼西苏电厂得以推广应用。

  强化质量管理 提升综合竞争力

  浙江院理解产品质量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第二层是追求产品的优秀性价比。第一层目标通过贯彻以ISO9001为代表的质量、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来实现,第二层目标要对产品实施科研与创优。浙江院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管理和三标管理,就是在产品过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浙江院按照PDCA循环,制定年度《综合质量工作计划》,分解落实目标指标。定期召开安全质量会议,查找问题,研究对策,确保勘测设计、总承包等项目的设计、服务和管理质量,切实提高了顾客满意度。与各部门签订《绩效考核责任书》,将质量安全责任纳入考核,使质量责任逐级分解、层层传递,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落实到每个班组、岗位。

  依托“智慧大讲堂”等平台,浙江院开展“院、部门、班组”三级质量培训。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及时发布QC小组优秀成果,2015年,共获得包括全国优秀QC小组在内的省部级及以上优秀QC成果奖7项。

  浙江院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制定设计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并强化落实和监管,赢得了业主好评。

资讯
1000千伏蒙西变电站投运(图片新闻)
卓越管理无止境 质量效益在路上
海外传真
湖南三电厚爱“瓷器活”
扮靓核电设备“国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