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博士答辩委员会主席
Vladimir Pecheritca (弗拉基米尔·别切理查德)
能源是中俄合作关键领域
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合作,能源是一个关键领域,两国近年来签署的协议和协定30%都是关于能源领域的合作。能源方面的合作基于我们高效的合作机制。2008年,两国已经成立了能源对话机制,之后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合作机制是协调理事会、工作委员会等。
俄罗斯是最大的能源国家,需要稳定的出口能源的市场。西方目前对俄进行经济制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俄罗斯天然气和石油的购买量,因此中国成为俄罗斯很稳定的能源资源采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耗者之一,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者,俄罗斯离中国很近,而且两国具有稳定的经贸合作。
中俄在天然气、石油方面的合作迈上了新发展阶段,已不单单是普通的买卖能源资源。两国经贸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发展很不平衡,比如两国在能源资源价格上面有不同的观点、总投资金额很小、运输基础设施不发达等。
经贸和能源合作很重要的是发展互利合作。在这方面,两国以及全世界都要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利用绿色能源。
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中俄文化与传播中心主任
Evgenii Zaitsev(叶甫根尼·扎叶采夫)
媒体作用很重要
乐观者认为可再生能源会完全代替传统能源,悲观者认为是不可能实现的,我认为正是在这方面,媒体的作用很重要。
我们与清华大学举办了一个大型宴会,在这个宴会上,我们对全球温室气体的问题交换了意见。除此之外,我们每年都举行研讨会,跟中国人民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关于这些问题交换意见。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第一个将人送上宇宙的国家,而且是第一个建设核电站的国家,俄罗斯很重视绿色能源利用的问题。目前,中国在发展清洁能源方面是一个领导者,我们很愿意在清洁能源方面与中国发展合作。
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高长春
国际能源战略合作理念
数字化能源战略合作的理念,现在大量的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的建立,在这样一个区域和空间当中,未来怎样形成数据化的合作非常必要,把现有的资源和信息通过大数据平台整合起来,然后进行优化、创新、协调和发展,这样可以提供一些科学决策的数据。
共享经济前提下的能源合作理念。在“十八大”以后,共享经济发展很快,如何发展共享经济的能源合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创新发展的管理理念。如何推动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发展,如何达到创新发展,是必须要解决的困境甚至瓶颈问题。
技术驱动型的发展理念。未来在技术驱动型当中,寻找一些能源上的突破,是非常有可能的,在这个方面还有一定的文章可做,也可以寻找一些突破口。
服务整合和融合发展理念。未来不仅仅是消费需求的问题,更重要是服务导向的问题,通过服务导向,来找到消费更加满意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必要的。
文化认同战略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大的空间区域中有多元的文化在发展,如何形成文化认同在这个区域中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能源经济合作,找到文化认同相对接的点,是非常重要的。
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段红霞
国际碳市场发展现状与展望
从碳市场的发展来看,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碳市场在地理空间上、在区域上,在国家、省级等不同地理空间上都有分布和发展。
在ETS行业覆盖的角度来讲,已经从单纯的电力行业发展到多个行业。再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亚洲已经崛起成为整个国际碳市场的新热点,这就包括过去三年亚洲推出了9个碳排放交易体系,包括2015年韩国推出的体系,和我们2013年的几个试点体系。再有就是中国2017年要启动的碳市场,整个把亚洲碳市场推到新高潮。
巴黎协议的签署对碳市场形成一个动力,世界上很多国家,比如巴西、日本、土耳其等国家都已经把碳市场纳入议事日程,而且已经开始准备工作。一些国家级或省级的排放市场,在巴黎协定动力的推动下,可能会成为今后国际碳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碳市场的实施,减排额度的增加,环境质量的提高,对人口健康状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说美国中西部地区由于推广新能源,环境质量改善,减少了人们支付的医疗费用,这也是很大的一笔社会效益。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张培丽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能源合作
目前中国的中高速增长对于能源存在着巨大需求,但是油气进口通道非常单一, 80%的油气资源是通过马六甲海峡来运输的,就意味着中国有巨大的能源需求来支撑中国未来的中高速增长,但是能源进口通道的过于单一,使得能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巨大的潜在风险。
为了突破这样的风险,为了寻求能源的破局,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在这里,“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种大的战略。在“一带一路”构想下,我们的国际能源合作除了解决能源支撑以外,更重要的是使沿线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列车。一方面能够实现沿线国家的能源资源优势,另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能源合作也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改善机会。
通过“一带一路”国际产能的合作,能够形成国家能源的共同体,更重要的是,能够形成经济发展命运的共同体,也就是一种双赢的思路。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 袁金鸿
碳汇的重要性
2015年联合国联合组织做了一个全球森林资源报告,1990-2015年间,全球森林资源减少了1.29亿公顷,也就是相当于南非国土的面积,中国森林资源持续稳步增加。11月4日,巴黎协议正式生效。森林是最大最稳定的绿色植被系统,再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二氧化碳,中国在植树造林方面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这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渴望与需求。我们成立了全国唯一以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全国性基金会。我们每年募集资金上亿人民币,累计到现在,我们已经募集了8亿人民币。作为一个NGO,其他的基金会所做的事情,都是什么急难险重,应急状态下的,我所在的机构做的是可持续的发展,我们通过增加森林面积,除了捐款获得可以拿去抵扣的发票以外,我们还给予他们,我实施的项目它要产生碳汇,这个碳汇是在捐资者的旗下。我们所执行的项目经济能够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我们绿色碳汇基金会所开展的工作,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通过这样来改善生态环境。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谷立静
中国建筑节能低碳发展
建筑是全社会非常重要的能源消费部门,从全球来看,超过30%的终端能源消费和30%左右的二氧化碳排放都是来自于建筑部门的。从我国来看,2000年以后,我国建筑能源消费持续快速攀升。从2001至2014年建筑能耗增长了25%,2014年建筑部门一次能源消费量达到了8.21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9.2%。因此我们要推进全社会节能低碳发展离不开建筑部门的节能低碳发展。
我国建筑部门当前的消费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一方面,城市无序扩张的问题很严重,大拆大建的现象也非常频繁发生。另一方面,我国建筑能源效力整体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建筑部门能源消费转型刻不容缓。全球已经对绿色发展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绿色理念和技术进步也为建筑部门节能低碳发展发展创建了一个必要条件。
我们确定了5条低碳发展路径:引导建筑面积的合理增长、推广超低能耗建筑、普及高效建筑用能设备和系统、优化终端用能结构、升级建设运行管理模式。6个保障机制: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机制、城乡科学规划机制、标准完善提升机制、技术研发推广机制、能耗数据支撑机制、长效约束激励机制。
中国三峡新能源有限公司主任专业师 张军
国内碳交易发展现状
截至2016年9月29日,全国CCER预计年减排量2.71亿tCO2e,试点CCER预计年减排量共0.20亿tCO2e,占全国年减排量的7.49% 。截至目前,我国碳市场交易仍然以现货交易为主,交易产品主要包括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各自的碳排放权配额和项目减排量两类。
自2014年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湖北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先后推出了十多种碳金融产品,为企业履约、融资等提供了新渠道。
碳排放权融资的可行性:碳配额及CCER等碳排放权的商品属性、使用价值等属性决定其适合做质押融资。新能源企业CCER开发的常见模式有两种:自行开发模式和买家垫付模式。
自行开发模式:由项目公司自行投入并承担所有前期开发成本,买方以90%的市场价格购买。买家垫付模式:买方垫付开发期和核查期的咨询费和交易费,以75-80%的市场价格购买。这是不同开发模式和规模的收益比较,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装机规模50MW以下的项目采取开发模式II,装机规模50MW以上的项目采取开发模式I,性价比较好。
我国碳交易市场存在的问题包括CCER供需严重失衡、不同品质的CCER无价格差异、政策可持续性差、信息严重不对称,市场机制及配套政策不完善等。
(王林编辑整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