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散煤治理任务的日益紧迫,与散煤使用紧密相关的炉具行业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久以来,这个主要面向农村、农民的行业一直都是在“野蛮生长”、“自生自灭”。炉具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主要以民营为主,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好煤+好炉”成为当前治理散煤有效途径的背景下,燃煤炉具必须走节能环保之路,而技术创新就是这条路上的“导航”。
十一月中旬的华北尚未进入严冬,清冷的温度里雾霾的“浓度”依然。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南,驱车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河北任丘。在这个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燃煤采暖炉具制造基地,从事炉具制造相关产业的注册企业就达1100余家,未注册的也有200余家,年产各类燃煤采暖炉具300余万台,市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
这里,可谓是我国炉具生产行业的一个缩影。
“院士工作站”
汽车拐进任丘的于村工业区,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名副其实的“炉子一条街”,前厂后院式的炉具生产企业一直延伸到路的尽头。
“这里生产炉具的老板多少都互相沾亲带故。”司机师傅半调侃半意味深长地说。
记者发现,在这条“炉具一条街”上,半成品炉具被堆放在道路两侧等待喷漆等后续工序的场景随处可见,反映出当地炉具生产市场火爆的同时,也折射出这一行业粗放的生产方式。
经过了密密麻麻、或大或小的厂房,我们在一栋四层的办公楼前停了下来。这里是任丘市创新采暖设备有限公司,河北省首个采暖炉具“院士工作站”就在这里揭牌成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任阵海表示,“院士工作站”成立后坚持“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理念,发挥院士专家的高端人才作用,根据创新采暖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需求,组织院士及其团队与企业人员联合研究,把前沿、高端的科技引进企业,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提供智力支撑。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主任郝芳洲则认为,“院士工作站”的成立不仅为企业创新搭建了平台,也为整个炉具行业的技术创新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炉具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了整个行业节能环保炉具的研发创新力度。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炉具行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如何?
根据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采暖炉具行业发展报告2016》,对2015年我国生产的采暖炉具调研结果显示,节能环保炉具的实际用户数约为保有量的23%,大部分用户仍在使用低效、劣质炉具,比例高达77%。
在炉具生产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或小型生产厂,年产1万台以上的企业占比较小。同时,在注册炉具生产企业之外,各地还大量存在着生产“三无”产品的“作坊式”炉具厂,生产和销售缺乏市场监管,对正规市场造成不小冲击。
相对于其他传统制造业,炉具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从整体来看,炉具企业员工学历偏低,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平均为7%,其中一些骨干企业可以达到10%左右,小企业平均只有4%左右,大部分企业员工为专科以下,以焊接和机械加工工人为主。
与此同时,炉具行业的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支撑普遍不足,大部分企业创新投入较低,缺乏战略规划,随意性大,对创新的认识和投入还有待提高。中小企业产品相对单一,但创新研发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较强,在产品结构设计、智能控制、一二次培风、多回程燃烧、新材料应用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进步;而规模型企业产品线长,更侧重于锅炉等产品,在采暖炉具技术创新方面有待加强。
标准待完善
作为一个完全市场化而又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行业,我国的采暖炉具制造企业达8000余家。2015年,我国各类采暖炉具年产销约1300万台。其中,燃煤水暖炉具600万台,燃煤或生物质烤火炉600万台,电烤火炉100万台。
随着近几年对散煤治理的重视,“好煤配好炉”方案得到业内普遍认可,我国炉具生产企业产销两旺。在过去的2013-2015年间,炉具企业的产销量稳中有升。特别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施的政府采购项目较多,许多企业扩大规模、增加产能、固定资产和厂房面积都有较大幅度增长,整体实力有了较大提升。
但是炉具行业的标准并没有跟上当前散煤治理的迫切需求。
燃煤采暖炉具的检测标准与检测方法主要依据GB16154-2005《民用水暖煤炉通用技术条件》和GB/T16155-2005《民用水暖煤炉性能试验方法》。而这两个标准发布于2005年。
为了适应技术进步和环保要求,目前相关部门已对上述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完成报批稿,或将于近期颁布实施。据悉,修订后的标准不仅热效率指标提高,而且增加了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
除了标准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测试炉具的国家级质量监督检测机构,炉具检测一般由省级技术监督部门认定的有资质的检测中心承担。而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很多地区的热性能测试和烟气污染物排放测试两部分又分别由不同的检测中心承担,增加了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
此外,尽管节能环保炉具是实实在在的耗能产品,但是当前却并没有被纳入国家统一的“能效标识”认证管理体系。
由于缺乏具有权威性的产品性能标识管理,许多企业随意在炉具上贴“节能环保”标识,既误导了消费者,也不利于炉具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据介绍,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节能炉具专业委员会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提出《民用炉具能效提升(2016-2018)》,通过开展节能环保炉具技术升级、标准完善、能效分级、行业宣导、能力提升等工作,旨在实质性推动行业发展,为民用煤燃烧污染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以创新规范行业
“三无”产品的“作坊式”炉具厂冲击正规市场;炉具生产及销售缺乏权威标准引导和监管依据;没有被纳入国家统一的“能效标识”认证管理体系。加之用户购买力低、节能环保意识淡薄,这些都制约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节能环保炉具的推广。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认为,要推动炉具行业健康发展,首先要提高产业集中度,在做强企业的基础上,通过兼并重组的形式把企业做大。企业做强做大后要提供物流、配送等一条龙服务,这种专业化的形式,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包括民用煤的标准和与之相配套的炉具的标准。此外,要依靠科技进步,鼓励炉具企业研发人员不断挖掘科技潜力,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改进炉膛结构和炉具燃烧技术,生产出热效率高、节能环保的炉具。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散煤治理不仅是迫于环保、煤炭使用方式转变的压力,同时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着百姓的健康。节能环保炉具的推广具有同样的意义。当前我国的炉具行业鱼龙混杂,归根到底是因为进入的门槛太低,既不需要过多的资本支撑,也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含量。炉具生产不仅是要适应百姓需求,更应积极转型、引领市场。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生产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炉具,促使技术成为进入行业的重要门槛。这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生存法宝,也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