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日 报周 报杂 志 人民网
中国能源报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难舍与江河的一世情缘(初心能“见”)

——记葛洲坝集团原副总工程师陈笑霖

特约通讯员 肖华 本报记者 陈哲 《 中国能源报 》( 2016年11月07日   第 28 版)

  陈笑霖为记者讲述葛洲坝水利枢纽的建设过程
  肖佳法/摄

  人物简介

  陈笑霖,女,著名水电技术专家,1937年出生于广东湛江,北京地质学院(现中国地质大学)水文地质专业毕业,1959年参加工作,先后转战丹江口、黄龙滩、葛洲坝、三峡等水电项目,曾任葛洲坝集团副总工程师,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水电系统劳动模范、水电施工专家等荣誉,1999年退休。她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水电专家、三峡指挥部唯一的一名女指挥长和总工程师、葛洲坝女中三杰之一。

  

  翻开中国水电建设的史册,葛洲坝、三峡是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两座丰碑: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建葛洲坝水利枢纽,开启了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上世纪九十年代,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将中国筑坝技术推向世界一流。

  在这两座电站长达30余年的建设历程中,葛洲坝集团的技术专家陈笑霖见证了科技创新引领中国水电一步步走向世界之巅的伟大历程。她是水电领域里当之无愧的技术大师、质检大师。

  用诚信赢得信任,参建座座世纪工程

  从满头乌丝的青春少女,到如今已两鬓斑白的耄耋太婆,这50多个年头,她不是从江到河,就是从河到江,乘风踏浪50个春夏秋冬,她参建的一座座水电工程,点亮了一方又一方的土地。

  “我们以前画图纸,没有电脑,完全是手工操作,如果一个数据要修改,那就要连夜加班。”谈起工作,陈笑霖打开了话匣子,“我在丹江口、黄龙滩和葛洲坝,搞基础处理验收。葛洲坝是长江第一坝,对基坑处理等的质量要求相当慎重。当时,每天和工人师傅一起待在基坑里,遇到有问题的,就结合现场实际,解决施工问题,节省一分一秒,确保设计的质量。”

  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1971年5月开工兴建,1988年12月全部竣工。上世纪70年代末,正是葛洲坝建设的高峰期。陈笑霖当时负责基础质量控制,她依靠一线基层工人的实践经验,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用经得起检验的施工质量和靠得住的履约能力,赢得了各方信任,既保证了工期,又确保了质量的万无一失。

  “质量控制必须要依靠基层的工人,他们比我们更熟悉施工的条件,例如开挖、沉降、保水等等。我们有理论知识,工人师傅也要听取我们的建议,二者结合才能保证工程质量。”

  陈笑霖以工作严谨、质检严格著称。负责验收的设计方,看了她负责把关的单元工程,非常满意,一次次下来,对她产生了信任。设计方说:“我相信陈笑霖,她一定能搞好。”因此,陈笑霖把关的浇筑部位,都成了“免检产品”。

  陈笑霖说:“现在经常说价值观、诚信,其实,老一代的葛洲坝水电建设者,从工人到技术干部都不讲假话,实事求是从设计到地质都是按照他们的本职业务来要求。”

  不愿接受采访,却被国家领导人记住

  陈笑霖为人低调,一般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据说,在三峡建设时期,由于在质量控制等方面有突出的成绩,央视想对她进行采访,记者先后赶到围堰、调度室、骨料现场,不知道是陈笑霖特地“躲”记者,还是巧合,三次都没采访到她。后来,这也成了陈笑霖只喜欢踏踏实实做事,不喜欢接受记者采访的小故事。

  对此,陈笑霖淡淡地说:“我对这些看得很淡薄。荣誉不是个人的,不能拿来炫耀,这是葛洲坝的荣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荣誉。”虽然不喜欢“抛头露面”,但是,陈笑霖还是被国家领导人记住了。

  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合龙前的1997年10月30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视察三峡工程。在截流龙口左戗堤,胡锦涛下车后,与在场迎接的葛洲坝集团大江截流指挥部负责人亲切握手,在与陈笑霖握手时,胡锦涛微笑着说:“你是陈笑霖吧!”原来,胡锦涛是在中央电视台截流直播报道中记住了她的名字。

  陈笑霖凭借葛洲坝工程局质检处处长任期内的卓著业绩,作为首批骨干挥师三峡,成为三峡指挥部唯一的女性指挥长和总工。

  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的工程项目。在三峡工程建设中,葛洲坝集团作为三峡工程的主力军,承担了65% 以上的施工任务。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存在截流水深大、截流流量大、河床覆盖层厚、截流抛投强度高、截流期间有严格的通航要求等难题,是世界水电史上截流综合难度最大的工程,因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三峡的平抛垫底解决了深水、大流量截流的难题,葛洲坝作为施工方,在没有影响航道的情况下,控制得很好。”谈到大江截流,一堆数据、流程从陈笑霖嘴中脱口而出,近二十年后,这些数据、那些场景她仍然了然于心,并保持着对质量控制的自信。当时抛投的方案,都经过审查,每船的抛投,都有量的计算和施工的控制,抛前有水下地形图,抛后有测量。为了取得第一手数据,陈笑霖记录了两年,对洪水冲刷之前和之后的情况,都一一记录。正是有了提前的精心策划,正式抛投时才有充足的石料,有充足的船,达到了设计标准。葛洲坝集团大江截流指挥部做到了“安全、高强度、正点、壮观、有序”,创造了截流水深、截流流量、日抛投强度三项水电建设世界纪录。

  在积累中创新,成为“双师”工匠

  陈笑霖夫妇都是广东人,由于突出的业务能力,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有一家广东的合作方想让她去工作,陈笑霖却婉言谢绝了。她说,葛洲坝把我作为代表,带队与对方合作,要知恩图报,葛洲坝的中高低层,特别是和工人师傅们,感情都非常深,我舍不得。

  1997年,陈笑霖到了退休的年龄,当时正是三峡一期的筹备、抢修围堰等关键时期,于是一直拖到1999年才退休。正所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专家的经验和阅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即使退休后,陈笑霖仍然在为葛洲坝集团的发展发光发热,兼做技术指导。

  在湖北清江水布垭电站、巴基斯坦N-J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的施工建设中,每当遇到问题,技术人员都会向她咨询。陈笑霖有求必应,总能赶到现场,用她的经验和阅历为“后辈们”给出综合科学的建议。

  陈笑霖对年轻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十分关注。她说:“首先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光有基础会很单一,我就自学,利用各种机会学习。现在电脑普及,很多年轻人很少做笔记,到了工地,我就‘教训’他,要做好笔记、做好积累。所以,比如乌东德深槽的数据,我都能记得。没有积累就没有掌握,没有掌握就没有发挥,没有发挥就没有创新,创新就要靠积累。”

  对于时下经常提起的“大国工匠”,陈笑霖有着自己的见解:“工匠精神提法很好,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希望葛洲坝的年轻人,特别是工程科技技术人员,既是工程师,又是技师,达到‘双师’的水平。没有对工艺的理解,就提不出科学合理的工程方案,只有了解了工艺的整个过程,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年轻人不要怕苦,不要怕到现场,不能走过场,要深入到底,彻底把问题弄通弄透。”

  虽然陈笑霖已是耄耋老人,但从她清晰干练地叙述中,能看到当年三峡女指挥长的飒爽果敢,从她条清缕晰地描述里,能感受到她与江河的一片深情和对我国水电事业的无限热爱。

资讯
难舍与江河的一世情缘(初心能“见”)